原來「不知不覺就在做的事」就是你無可取代的長才!活用自己,人生180度大轉變【沙發讀書】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不斷被挑剔缺點而失去自信,認為「自己沒有什麼才能」,造成眼裡只看得到缺點,拚命地想去克服;但若把這些缺點擺在不同情境,就有可能是成為你的優點,甚至是才能!

如果你也對自己沒信心、覺得自己一無可取,那編輯肯定要推薦你看這本書《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你會發現,原來你「不知不覺就在做的事」就是你無可取代的長才,了解這點後,不僅能幫你找到更適合你的工作,也能信心大增!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沒學過方法所以找不到才能

就像「天才」一詞,提到「才能」,往往讓人認為僅有少數受上天眷顧的人才會擁有,因此幾乎不存在所謂「找到才能」這種想法。學校不會教你怎麼發現自己的才能,課本也沒有。所以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有發現才能的方法,也不覺得自己有才能。結果就在沒察覺「自己才能」的狀況下過完一生。

「我看過好幾本發覺才能和強項的書,但都沒找到自己的才能。」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希望你記住一個大前提,那就是──

「找不到『才能』,是因為詞彙分類不充分。」

你了解以下詞彙的差別嗎?才能、優點、缺點、強項、弱項、擅長的事、不擅長的事、個性。大概99% 的人都搞不清楚吧!不過現在還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讀完本書,你就會豁然開朗。

發現「才能」,人生180度大轉變

每個人都有「才能」嗎?「才能」是找得到的嗎?

面對上述問題,我要再次自信地說「YES」。這是我親身體驗過,並且親眼見到「發現才能」方法的人產生了重大變化,才敢這樣斷言。沒有找到才能的人,就像生活在陸地上的魚,也就是說,處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拚命掙扎的狀態。如果那條魚一直自認為「我是陸地動物,一定要努力」,那最後會怎樣?最慘烈的狀況是小命不保吧。反之,能夠活用才能的人,就是在水裡的魚,在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充滿活力的優游。能不能找到才能,將為你的人生帶來重大改變。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關注「動詞」就能發現才能

希望大家要注意「才能」的一個特徵。那就是──「才能是動詞。」

例如以下的才能每個都是動詞:

.做事謹慎
.蒐集資訊
.思考未來
.聯繫人與人
.顧慮他人的心情
.和初次見面的人很親近

來舉個例子吧。 A 君、B 君、C 君都說「喜歡旅行」。同樣是「喜歡旅行」,「旅行哪個部分有趣?」也會因人而異。問A 君「旅行哪個部分有趣?」如果他回答「到景點拍些好玩的照片傳給朋友很有趣。」那就代表A 君具有「傳達事物魅力」才能的可能性很高;而B 君是回答「訂定旅遊計畫很有趣」,那或許B君是具備「規畫行程」的才能;C 君則說「有新的體驗很有趣」,那C 君應該具備「投入新事物」的才能。從三人的例子來看, 就像「傳達、規畫、投入」般,才能通常是以「動詞」來表現的。

也就是說,你「不知不覺就會去做的行為」就是才能。順道一提,在我的方法論中,「才能」和「擅長的事」是同義詞。「才能(擅長的事)」是以「動詞」來表現,但是「喜歡的事」是以「名詞」來表現。(A 君、B 君、C君喜歡的事是「旅行」)。藉此可了解「才能是動詞」十分完美。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不是「要怎麼改變自己?」
而是「要怎麼活用自己?」

這一章特別說出「才能有50% 由遺傳決定」,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靠現在的自己活下去」。如果沒有這層覺悟,那發現自己的才能之後,也會流於「我還想要有更多才能」「我想要那個人的才能」這種循環,即使過了10 年、20 年也不會有自信,也不會變得幸福。

不管你從本書學了多少方法發現才能,如果還殘存著「改變自己比較好」的念頭,而沒有「好好活用這個才能」的決心,就會開始變成想要成為另一個人的狀況。有些客戶是在接近退休的年紀,「希望退休後能活用自己的才能,所以來接受理解自己的檢測」。每次遇到這類客戶,在高興的同時,也覺得非常難過。這麼優秀的才能, 如果在過往數十年的人生中可以發現到,該過上多麼美好的生活啊,不免讓人悲從中來。

當然現在開始也不遲。不過我要向閱讀本書的讀者說:「人要一輩子跟自己相處,難道不該趁年輕趕快去發現才能嗎?」就從此刻開始,接受你被賦予的才能,好好運用於人生中。

世上必然存在能讓你發光發熱的環境,只是現在的環境不適合。

從「突顯缺點的環境」換到「能發揮優點的環境」,就會從「沒用的傢伙」變成「受人尊敬的英雄」。

K先生想要認真懇切的給人諮詢,所以大學畢業後就到人力仲介公司工作。但是開始從事職涯顧問之後,才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公司的衡量標準是「能讓多少人順利轉職」,重要的是「以最小限度的勞力讓眼前的客戶轉職」。但K 先生的才能是「懇切的面對每一個人」,卻被要求需應對100名客戶。越是懇切提供諮詢,就花費越多的時間,無法讓更多人轉職。前輩於是建議他「要縮短每位客戶諮詢的時間」。
他自己也看了很多本傳授「速效工作」的書。但是短時間內把客戶打發掉,是與K先生才能完全背道而馳的作法,所以在工作上總是感到痛苦萬分。

當然有人在這家公司做得非常出色。看到那些人,K先生每天都會自我否定「我大概對這個社會適應不良」。K先生的工作是會讓他的才能變成缺點的環境。他亟思找尋救命稻草擺脫苦悶的日子,偶然看見我的部落格,而開始接受理解自我的諮詢。結果發現K先生「適合能徹底把時間給眼前的人的環境」,於是他開始轉為個人職涯顧問。K先生因而如魚得水,工作時間少了一半,但收入卻是以前的兩倍。

如果你認為自己「社會適應不良」,請聽我說──

你不是「社會適應不良」,只是現在的環境不適合你而已。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找到才能前,不要忙著「考證照」

「為了將來著想,不是要有一技在身比較好嗎?該朝哪方面加強呢?」有這類煩惱的人還不少。但是焦急盲目地努力,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徒有很多用不到的知識技能。

「我去學程式設計,但是覺得好挫折。」對我說這句話的是20多歲的Y先生。他基於大學必修課的緣故,開始學習程式設計。聽說一旦學成等同有了「鐵飯碗」,所以學得很認真。然而熬夜苦讀還是無法完成,最後大學作業還是靠會寫程式的朋友代打,好不容易才取得學分。事實上幫Y先生寫作業的朋友,跟他在同一個時間點開始學寫程式。也就是說,他朋友不但兼顧大學課業和程式設計,還幫了Y先生寫作業。知曉這一切的Y先生,不禁自責「我真的程度這麼差嗎?有這麼笨嗎?」

請務必遵守「才能→技能」順序

像Y先生那樣,基於「因為可以賺錢」「似乎是個鐵飯碗」的緣故而開始學東西,是很難花開結果的。之所以如此,多半是因為沒有檢證過技能是否符合自己的才能就去做的緣故。發現才能,配合才能去學習技能,效果才會立竿見影。Y先生好好分析自己之後,發現自己的才能是「用話語打動人心」。

那麼找到才能之後才去選擇學習技能的Y先生,現在如何呢?

Y先生現今除了本業之外,還兼職演出。有收費的現場演出約有100名觀眾,影片則有300人觀看。「用話語打動人心」的才能,再加上「聲音訓練」「練習寫歌詞」,寫出了能打動人心的歌曲,並將之傳播出去。獲得現場聽眾「給我好多勇氣」「好喜歡勵志的歌詞」的評價。Y先生獲得了「傳遞打動很多人心的歌曲」的強項。Y先生說「相較於學習程式設計時, 樂趣截然不同。雖然一樣是在學習技能,但是一點都不覺得苦」。這就是「才能」和「技能、知識」沒有落差。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才能」, 然後去培養合適的「技能」,這才是捷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能成為「不可取代」的存在。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書名: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找到一生受用的自信與自我理解

作者:八木仁平

出版社:如何

本文造咖流行媒體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造咖流行媒體報導
成為台灣傳奇!妮妃雅奪變裝后冠登巴黎奧運:媽媽是霸凌低谷最暖神隊友
《小姐不熙娣》蔡沐妍護女才藝表演PK前衛媽媽支持兒子穿女裝,什麼程度才叫「強迫」小孩學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