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價格回穩 尼龍廠Q2營運可期

工商時報【袁延壽╱台北報導】 上游原料CPL價格近期回升,帶動尼龍產品價格上漲,加上第二季有年後補貨潮,且在調整產品結構及增加新產能下,國內尼龍大廠力鵬(1447)、集盛(1455)第二季營運可望優於第一季水準。市場估,成長幅度應有一成。 在油價上漲下,CPL價格已從去年下半年的谷底止穩向上攀升,且在客戶下單意願轉強下,今年3月的尼龍產品價格已逐步回升中。 力鵬去年主要營項中,尼龍粒占62.34%、尼龍絲15.88%;力鵬指出,去年尼龍粒產品有50%上下外銷到大陸,基於中美貿戰因素,今年將把外銷比例縮減到30%以下,這有助於今年獲利的提升。 另外,第二季開始,由於有一家日本薄膜(BOPA)商的尼龍聚合廠去年12月發生事故,釋出尼龍粒及薄膜急單,力鵬受惠,首季已陸續出貨,第二季有明顯增加。 此外,國內的成衣代工大廠聚陽 (1477)今年將擴充印尼產能,力鵬指出,當地織布、染整廠已與聚陽進行策略合作,包括採購布料等,對力鵬今年營收獲利會有極大挹注。 受到價格仍處於低檔,集盛累計今年1-3月營收35.43億元,年衰退13.84%;在高價庫存已消化完,加上尼龍產品價格已有回升跡象,第二季營運可望比首季有明顯的成長。 除此之外,為逐步改善POY產線長期虧損情形,集盛去年開始調整POY產線,由過去生產尼龍POY為主,增加聚酯POY產線,預計今年第三季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