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傳統文化智慧講座 分享影音資料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教育部推動「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講座」,邀請耆老或族人拍攝影片,分享頭飾、蘭嶼地下屋等傳統文化,透過建置影音資料,保存各部落珍貴文化。

教育部16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為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推動原住民族教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請清華大學辦理「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十年計畫」,邀請16族耆老或在原住民族文化與自然知識學有專精的族人,拍攝「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講座」,建置原住民族文化影音資料,供教師教學使用。

國教署說,「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講座」自108學年拍攝至今,已累積50場影音講座,並於全國10個縣市、19個有線電視頻道公益託播推廣,收視率極佳。

以110學年拍攝的講座為例,「魯凱族的頭飾植物-以霧台為例」,由中山大學社會系教師巴清雄講述屏東霧台部落魯凱族的傳統文化,魯凱族頭飾是身分階級與榮耀的象徵,魯凱族人因應時節及儀式場合,運用各種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為頭飾,例如優秀的耕作者能配戴小米頭飾,獵得公山豬的獵人才能配戴百合頭飾。

另外,110學年外景講座「蘭嶼地下屋─達悟族的文化與科學智慧」,以蘭嶼野銀部落的傳統地下屋為例,講述在順應蘭嶼高溫多雨、多颱風的氣候下,達悟族發展出獨特的地下屋建築,地下屋除了主屋,還包含旁邊的工作屋(高屋)及涼台,作為生活與生產的重要空間,展現達悟族人就地取材,順應環境的智慧。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