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園區傳統家屋 剩1╱3待修復

原住民文化園區曾舉辦培訓班計畫,請部落長老教導年輕人傳統建築工法,保存傳統建築文化。(潘建志攝)

中國時報【潘建志╱屏東報導】 全台最大的戶外博物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內,有74棟傳統家屋,是最具特色的亮點之一。不過去年接連3個颱風侵襲,家屋受損嚴重,只剩8棟完好,修復之路漫長,園區逐年編列預算整修,目前有20多棟正在整修中,希望早日和遊客見面。 去年尼伯特、莫蘭蒂、梅姬3個颱風接連襲台,造成南台灣重大損失,原住民文化園區也受損嚴重,許多建物都被破壞,傳統家屋更嚴重,幾乎無一倖免;連最堅固排灣族和魯凱族的石板屋,也都有石板吹掀的情形。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說,傳統家屋對於遊客認識原住民生活及文化非常重要,園區因此爭取預算陸續修繕。因家屋之前建築時都有留下資料,會按圖修回原貌,或請該部落前來整修、請耆老前來監工,呈現各族群最真實家屋樣貌。 整修好的家屋,園區人員也會定期維護,除了打掃環境外,每周要在屋內燒柴火煙燻2到3次,就像有人居住在裡面。煙燻可以防蟲、保持屋內乾燥,過去部落的傳統家屋也同樣會以煙燻來維護,不過因茅草太易腐爛,仍要視情況1年更換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