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正2 ETF爭議多,元大、街口命運大不同

受疫情、俄烏戰爭衝擊,近三、四年表現相當戲劇性的金融商品莫過於原油相關基金,忽下忽上的震盪,讓國內兩檔同樣追蹤原油期貨的ETF基金,產品生命歷程也有如雲霄飛車般刺激,發行者元大、街口投信因為原油期貨指數基金各自引發不少紛爭,分析箇中原由,市場因素之外,法令變來變去,以及投信公司走在灰色地帶的作為,都是重要成因。

元大S&P原油正2ETF在2020年爆跌,金管會雖然驚覺事態嚴重,一再修改下市標準,仍無法救活這檔基金,數萬名ETF受益人認賠,幾乎血本無歸,金管會對元大原油正2下市的寬容條款,卻造福街街口布蘭特原油正2 ETF,今年油價大漲,街口布蘭特原油正2 ETF得以重生。

但老子所說的禍福相倚,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壞事不會接踵而至,好事也是。元大S&P原油正2 ETF因認購基金受益人眾多,數萬人血本無歸,但公司並無明顯偏向那一路特定投資人,下市後,漸漸斷開爭議。街口則因創辦人胡亦嘉在基金乏人問津,生死關頭之際,洽特定人認購,讓街口布蘭特原油正2 ETF不致下市,後來卻也因此遭禍,被金管會指特定人獲取不法所得,並移送檢調,而且大婚前夕遭搜索。

兩檔ETF的生死判官都是金管會,讓人憶起18年前金管會處理投信結構債風暴,一句「不可讓投資人虧損」,要投信大股東拿錢補洞,後來大股東反被質疑圖利自己,往事歷歷在目,上一次因此惹禍的是元大集團,元大透過自家集團券商體系吃下投信股權或買回結構債,被金管會認定是套利行為,違反證交法, 馬志玲、杜麗莊夫婦雙雙被起訴,杜麗莊還因此身陷囹圄。

不過,金管會對投信業行政干預過當,有監察院認證。2014年監察院調查報告,指金管會在投信結構債一案的處理,確實失當。金管會未發布業者可遵循之法令,即要求投信股東自行承擔基金所有損失,且悖離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之常理。

如今物移星換,十多年後歷史重演。不可諱言,街口洽特定人認購,過度集中於幾個帳戶,從金管會角度來看,法遵程序有瑕疵,但胡亦嘉在自己臉書上大喊「問心無愧」,此案引發大股東與投資人利益界線的討論。

2020年發生的原油期信基金之亂,不論是金管會修改基金下市標準,遊戲規則變變變;還是業者本身就不遵守法令,不顧公司治理原則,只將基金賣給特定人圖利?這些爭議,可能也要跟結構債風暴一樣,要等個十年才有定論。

回顧2020年3月,疫情蔓延全球,石油國家產量不減反增,供過於求,造成油價狂跌,首當其衝的就是原油商品,當時在台灣的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正向原油期貨的只有三檔(見附表一),元大原油正2追蹤西德州原油,街口追蹤布蘭特原油,正2為兩倍槓桿,壓力更大,3月18日時該基金淨值已跌到1.4元,已連3個營業日的平均淨值較發行價下跌90%、即跌破2元的下市門檻(發行價為20元)。

金管會公布期信基金延長清算淨值營業日 外界稱「元大條款」

金管會當時火速公布將3個營業日延長為30個營業日,解除元大原油正2下市危機,4月再公布期貨信託基金(ETF)清算標準規定的「豁免條款」,在9月30日前,若基金 ...,適用至當年9月30日前,該基金又因此苟延殘喘到9月,也被外界稱為元大條款(見表二、表三),但撐到9月底,平均淨值只剩0.84元,終究難敵下市清算一途,送給投資人終生難忘的「中秋節大禮」。

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元大原油正 2所有投資人的傷心往事,投資人組自救會向金管會和元大陳情抗議也難挽回虧損。2020年3月,該基金受益人曾多達8萬人,直至清算前一刻,持有元大原油正 2 的人數都還有2萬多人,合計持有總張數近200萬張,最後清算每單位只分配到0.749元。

表二

2020年4月16日因應疫情造成短期劇烈波動,金管會公布之期貨信託基金的暫時性豁免條款:
1.前一日基金單位淨資產至少要高於0.5元。
2.基金單位淨資產最近十個營業日,若曾發生六天或三十天淨值變動率超過以前三年變動率的2.33倍標準差。

表三

金管會於2019年7月26日訂定期信基金單位淨值低於一定標準報請下市之新規範:
(一)屬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者,最近三個營業日之基金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百分之九十時
2.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新臺幣二千萬元者。
(二)對符合一定資格條件之人募集之期貨信託基金,其基金淨資產價值低於期貨信託事業申請募集時所自訂應終止期貨信託契約之標準者。
註:金管會於2020年3月19日將三個營業日修正為三十個營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