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價格易升難返 現貨吃緊助大宗商品驚驚漲

-

【陳孟朔╱先探2143期】

今年以來,屢創新高的美股三大股指─道瓊工業指數、標普五○○指數和那指達克綜合股價指數(Nasdaq)漲幅約在六到十三%之間,但包括基本金屬、農產業和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指數今年迄今大漲近兩成,「漲相」相比美股更勝一籌。

未來需求題材催升

其中,貴金屬界的「貴公子」鈀金今年來大漲逾二三%,五月四日這天每盎司突破三○○○美元大關,比黃金身價足足高出近七成。基本金屬、也是建築用重要原料的銅價在五月五日,每噸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創下逾十年來新高,今年迄今急漲近三成。

這些商品個個身價非凡、已非吳下阿蒙,主要是因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全球景氣復甦,經濟重啟所需的原料供不應求所至,加上景氣復甦、未來需求題材的催「升」下,造就火熱的大宗商品行情。

全球債券基金巨擘─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LLC; PIMCO)管理能源和大宗商品投資組合的董事總經理薛諾(Greg Sharenow)表示,這輪大宗商品行情上漲,跟以前所謂的超級周期不同。大宗商品指數追蹤的大宗商品近月合約溢價(又稱現貨溢價)已經來到十五年最高水平,說明各個商品市場實物短缺的現實。

由於各國政府極力營造疫情後經濟復甦,隨著製造業和建築業升溫,加上拜登政府加大基礎建設的藍圖,助長基本金屬、木材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受疫情衝擊迫使產油國減產,疫情過後,恐出現報復性的出遊潮,推高油價,布蘭特期油五月初每桶一度近逼七○美元,來到兩年半新高;農產品方面,大豆和玉米期約分別寫下七年或八年高位,已經貴到衝擊到全球貿易流。

薛諾表示,儘管市場充滿對經濟回春的樂觀情,以及未來幾年大規模基礎設施支出的前景助長這波大宗商品的漲勢,但「其中部分原因源自市場供應吃緊的事實,」並指出從石油、天然氣到農產品庫存下降,「這皆非意料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