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260人食品中毒 禍首最多是它

台灣人食品中毒,禍首最多是「它」!食藥署今(8)日公布最新統計,去年全台共有486件食品中毒案件,食品中毒人數多達5260人,其中以諾羅病毒感染高居第一名,因食物不潔上吐下瀉,尤其是台灣人愛吃的貝類、海鮮水產品。

食藥署統計歷年資料發現,每年的5月到10月是國人食品中毒發生的高峰期。去年食品中毒案件486件、人數5260人,肇禍前三名依序是:諾羅病毒、仙人掌桿菌、沙門氏菌。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林蘭砡表示,炎炎夏日,許多民眾喜愛食用貝類、海鮮水產品,卻可能因為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的風險,一旦未徹底加熱後再食用,極容易感染諾羅病毒,上吐下瀉。

至於仙人掌桿菌由於普遍存在環境當中,也容易因交叉污染而被吃下肚,林蘭砡提醒,尤其食品只要在20度以上環境、放置時間過長,仙人掌桿菌就會大量孳生;沙門氏菌感染則常發生在因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雞蛋製品,或牛奶、肉類等保存不當而引起。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除了海鮮、飲水本身受汙染之外,如果餐飲從業人員感染諾羅病毒之後,仍繼續工作接觸食材、料理,也是過去國內常見引發腹瀉群聚的元凶之一,提醒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疑似症狀應充分休息,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

食藥署也提供民眾及業者,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如下:

1. 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需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2.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3. 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4. 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更多追蹤報導

誤食生蛋2歲雙胞胎 染沙門氏菌敗血症
火鍋沾醬愛配生蛋,雞蛋生吃更營養?營養師破解迷思
媽媽們注意 雞蛋不要用水洗
好的大腸桿菌 可抗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棄暗投明 變成「癌症定位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