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煞儀式吸引百人參與!3個重點了解「送肉粽」習俗

(示意圖/來源為pixabay)

 

日前彰化縣鹿港鎮體育場旁的籃球場傳出上吊輕生事件,鹿港也於前晚進行被稱為「送肉粽」的去煞儀式。隨著社群平台的訊息傳播,當天現場超過百位民眾,還有民眾進行網路直播,吸引破千網友觀看,不僅沖淡了恐怖氣氛,前晚更堪稱是近年來參與人數及規模最大的一次「送肉粽」。

 

「送吊煞」為一種除煞儀式

 

民間社會為顧念對往生者的敬畏,不強調「上吊」或「吊死」,便以綁粽子的意境暗喻上吊,將「送肉粽」作為除煞儀式的代稱。

 

而「送肉粽」中的「肉粽」指的是煞氣而非死者靈魂,因為過去的人認為吊頸自殺的死者怨氣最重,所以送肉粽的目的是將死者生前怨氣及死亡過程中的痛苦意識送走。

 

最後送出海

 

在儀式過程中,法師會以草人當作吊客的替身,並在沿路撒米鹽、放鞭炮驅邪。此外,在儀式中也要送走繩子、橡木等任何觸碰過的代表性物品,最後再將其送到最近的河流或大海。

 

安定在地人心

 

雖然很多人聽到送肉粽就會聯想到彰化鹿港,甚至以為是當地的特有習俗,但其實台灣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習俗,只是各地區的作法可能有些許的不同。

 

綜合媒體報導,專家表示,該宗教科儀有驅邪除煞及安定在地人心的作用,而若意外遇上科儀隊伍,除了心存善念以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影響儀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