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處女情結 民團籲正名處女膜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右)、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中)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姿吟(左)30日在立法院舉行「打破處女膜假象 正名一起來」記者會。(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右)、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中)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姿吟(左)30日在立法院舉行「打破處女膜假象 正名一起來」記者會。(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女人連線30日與立委林淑芬舉辦記者會指出,為避免強化父權社會下的「處女情結」,呼籲衛福部應研議以中性名稱取代「處女膜」與「惡露」等名詞,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正確認識身體的構造。衛福部回應,實際上有「陰道瓣」和「產後排除物」等醫學名詞,應該使用這些詞彙,消除性別歧視。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人類身體組織、器官或系統命名應依功能、組成或位置而定,但在女人身上卻不一定如此。「處女膜」這個陰道發育完成的殘留,沒有生理上功能,卻在父權社會下成為「處女的證據,對女人造成許多傷害。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姿吟提到,出血跟是否為初次性行為無一定關聯。在這樣的社會觀念下,醫師在內診或做抹片等檢查時會擔心傷及處女膜。過去就曾有醫師面臨這樣的糾紛,跟患者確認沒有性經驗,內診後病患出現流血而被求償。

立委林淑芬指出,女人年紀小時社會認為保有處女膜很重要,但年紀大了有處女膜卻被譏笑是「老處女」,將社會價值加諸在器官上就是對女人的壓迫。因此除了正名,也應該給予正確的性教育。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國健署完全正向支持更名,若可以使用社會普遍接受的名詞,將會進行宣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