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仁WOW出神祕都市傳說,來聽Podcast大聊劇場疑難雜症 | ELLE

PHOTO CREDIT: Ocean Chen

舞台前,各種震憾、感動、沉浸,人們欣賞著劇場創作者努力呈現的最終成果。但一幕之隔的舞台後呢?「魅影」是最常見的想像,還有各種禁忌、儀式、傳統,與表演者共同架構出劇院的日常。這些,便是「佑仁」和「鼠」在2024年臺中國家歌劇院Podcast《WOW 挖藝術》節目《NTT聊天室─不為仁知的劇場都市傳說》中要公開的劇場傳說。

佑仁懂劇場,也能講。他很早就對戲劇產生興趣,大學時考進觀光系,但人卻跑去應徵劇團,到全臺跑校園演出,累積了經驗,接著休學,轉考進入臺灣藝術大學,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當劇場演員。

佑仁還不只是劇場演員、Podcast主持人、Youtuber,斜槓還包括主持人、歌手、作家、劇場執行製作、平面設計。34歲的他,身分多元,統稱「創作人」,戲劇魂則一直貫穿其間。

參與多齣戲劇場工作的彩排,佑仁深刻理解劇場人解決疑難雜症的本領。(《單身租隊友》排練現場,楊景翔演劇團提供)

PHOTO CREDIT: 楊景翔演劇團

劇場出身的Podcast主持人

「我的創作跟成長背景和生命經歷很有關係。」佑仁以寫《我娘》這本書為例,寫劇本模式一度難以轉換到散文模式,「後來想通,就是把戲劇魂放進來,用劇本的邏輯去寫散文。」打通關卡,順利成書,這書的版權已經賣給製作公司,有望搬上螢幕。

有多年劇場經驗,佑仁自然有他的劇場奇遇,那是10多年前在高雄駁二的正港小劇展,彩排都正常,不料正式演出時,換完衣服從左舞台衝到右舞台,要拿對講機通知音效人員下音響,沒想到對講機就當機了。

雖然有驚無險完成演出,事後檢查,對講機正常,佑仁只能歸因於「魔鬼場」傳說,即所有演出的第2場定會出狀況。此外,他也遇過某個場館在某些時段,一定會出現音響雜訊,不管拜多少綠色乖乖、無論事前多次重複檢查。

這些都是佑仁想在《NTT聊天室─不為仁知的劇場都市傳說》分享的故事。這一季,他的大學同學、工作夥伴兼人生伴侶──鼠也將加入,佑仁說:「他反應快,又非常會講話,所以這次的火花一定會更多。」

2024新一季《NTT聊天室─不為仁知的都市傳說》,佑仁的大學同學兼人生伴侶鼠也將加入,暢談劇場工作的內幕。

PHOTO CREDIT: 佑仁

與劇場有關的都市傳說

佑仁去年已與歌劇院合作一季節目,談的是劇場工作的內幕,包括負責運輸的劇場人要解決各種障礙,如海關卡關、把馬安全送抵演出場地;還有飯店接待的保密責任。佑仁說:「一般觀眾不會想到原來這些也屬於劇場工作的一環,他們用盡方法只為了演出順利,我覺得很感動。」

今年的主題也很讓人期待,佑仁和鼠請來劇場老友聊聊遇過的劇場神祕經驗。佑仁說:「我們談的不只獵奇,也在破除迷信。」

例如隻身上貓道(註)調燈是禁忌,從科學上來說,又暗又窄的貓道本來就危險,但玄妙之處就在於有來賓分享,曾與朋友在貓道上玩鬧,竟真的看到某處地上出現冥紙,當天彩排就非常不順利,燈桿差點打到人;還有來自西方的「舞台不可使用藍色」禁忌,分析起來可能跟遠古的貴族藍血傳統有關,時至今日已無意義。至於類似《歌劇魅影》的傳說,則是各劇場都有。

節目中也會談到劇場人的一些小堅持,包括製作人祭台時要拜綠色「乖乖」;傳統戲曲界則因拜田都元帥,就不吃田都元帥的座騎毛蟹;還有一些導演演出前不剪頭髮、有些演員要刷牙才能上台等。

豐富的劇場經驗,佑仁與大眾分享所見所聞的劇場奇遇,如何與表演者共同架構出劇院的日常。

PHOTO CREDIT: Ocean Chen

多元觸角消弭聽眾對劇場的距離

佑仁希望能藉由節目反映一個事實:「劇場人若離開劇場、去其他領域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強,這是我想在Podcast呈現的重點之一。」因為劇場工作經反覆演出排練、 技術排練及彩排,所有細節精準確實,但當突發狀況出現,劇場人所練就一身技能,各種疑難雜症都可以迎刃而解。

佑仁也期待消弭觀眾對劇場的距離感,更覺得國外來的演出比較新奇好看,明明國內有非常多的團隊、也有用母語創作,佑仁希望能拉近觀眾更認識這一點。

雖然聊劇場相關主題的節目不少,但他有信心:「我接觸的領域並非侷限在劇場,能講的面向更多,能打到觀眾的點會更多一點。」多元身分,正是佑仁這麼多年斜槓發展出來的優勢。


佑仁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斜槓演員、主持人、歌手、作家等多元創作者。2009年從劇場出道,2016年從劇場跨入網路影音創作,著有散文集《我娘》,2022年與創作夥伴兼伴侶鼠共同獲得新媒體創作大獎「走鐘獎」最佳攝影、無情工商兩項大獎。



想知道更多臺中歌劇院活動資訊請見 歌劇院時刻

【延伸閱讀】
>>舞出世界新版圖,張建明與林燕卿的旅歐心路,讓關卡成為新契機

PHOTO CREDIT: ©ELLE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