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不是投降!」連署學者申明反戰立場

【苦勞網記者王顥中/台北報導】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郭力昕等學者日前發起反戰連署引發熱議,四位學者今天(3/20)下午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連署訴求並回應外界質疑,強調希望促成社會理性對話。

本次學界提出的連署訴求內容包括:呼籲烏俄停戰談判、停止美國軍事主義與經濟制裁、反對美中戰爭並主張台灣與大國維持友好等距外交,以及強調國家預算應優先用於民生社福與氣候減緩等議題。

陽明交大人文與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傅大為表示,本此反戰聲明的出現,一方面是呼應西方國家的反戰運動,另一方面也源自台灣學界在閱讀杭士基(Noam Chomsky)著作後所舉辦的座談、傳播學界的討論,以及部分關注全球暖化議題的討論。

傅大為指出,烏俄戰爭中俄羅斯是侵略者,但美國及北約不斷挑釁俄羅斯,甚至鼓動烏克蘭進行戰爭也有責任。這次的反戰聲明集中針對美國政界精英,正因為人們常認為台灣是下一個烏克蘭,而中共又不斷威脅台灣,所以台灣就應該積極備戰,配合美國抗中。然而中共之所以不斷威脅台灣,與美國的挑釁和台灣配合美國抗中也有關,提出反戰就是要反省這個惡性循環,把台灣從這個陷阱中拉出來,走向與各大國等距外交的新立場。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馮建三表示,過去 30 年間美國以反恐為名在海外發動高達 251 次的軍事行動,數量之高已超過美國在過去 200 年間發動的 218 次。而在烏俄戰爭中,俄羅斯雖然是愚蠢的罪犯,但美國為了弱化俄羅斯長期發動挑釁最終導致戰爭的責任卻很少被提及。

馮建三指出,美國在 90 年代曾承諾北約不會東擴,也清楚知道北約東擴就是俄羅斯領導層的紅線,但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夕,美國都還持續推進北約東擴與軍事上的飛彈部署和大型軍演。1962 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國同樣不能接受蘇聯把飛彈放到哈瓦那,這就跟俄羅斯無法接受北約東擴的是一樣的道理。此外,烏克蘭發生廣場事件前,民調顯示烏克蘭人希望同時與歐盟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維持良好關係,接下來 2014 年就發生廣場事件,美國支持烏克蘭的政變將原本的民選總統拉下來,並扶植了向美國一面倒的新政權。

另外,馮建三也表示,美國的軍事專業也判斷烏克蘭無法在軍事上打敗俄羅斯,必須透過外交結束戰爭,但白宮基於弱化俄羅斯的政治考量,仍執意要讓戰爭「打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甚至阻止烏俄一度打成的停火協議,也進一步激化了兩國的矛盾。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盧倩儀表示,台灣媒體經常援引的美澳國防智庫例如 CSIS、CNAS、Hudson Institute、Atlantic Council、ASPI 等,背後都有軍火商的資金,這些智庫用「自產自銷」的方式帶風向形塑戰爭,美國有近 50 位國會議員手上持有軍火股,從反恐戰爭以來五家軍火商獲利已經上漲了 900%。美國國內的新保守主義,為了維護美國單極霸權,把其它國家都當成用以削弱對手的犧牲品,用烏克蘭來削弱俄羅斯、用台灣來削弱中國,台灣應該思考自己是不是甘願為了美國利益被犧牲。

針對綠營人士抨擊反戰等於「投降主義」,盧倩儀也直言「我們不是投降主義者」,強調反戰不代表不反侵略,兩者並非對立,提出反戰是希望能打破台灣社會看待戰爭風險的禁忌和盲點,「中國是想併吞台灣,而美國是想犧牲台灣,沒有比較好!」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郭力昕表示,反戰聲明內容曝光後在社會上激起了許多不同的正反面看法,雖然社群上還是有部分抹紅、扣帽子、潑髒水的行為,但相信多數台灣人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民主社會有多元的意見是正常的,希望未來能透過持續對話與辯論推進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