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政治局勢 二戰遊戲植入「打新納粹」元素

戰爭類遊戲進化史:打納粹─打阿富汗─打伊拉克─打殭屍──打新納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浩劫,但不可否認,對好萊塢和遊戲廠商來說,二戰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從1981年的電腦遊戲《德軍總部》,到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搶救雷恩大兵》,到羅曼波蘭斯基的《戰地情人》,再到史蒂芬史匹柏親手打造的《榮譽勳章》系列電腦遊戲,二戰可以說是貫穿許多大導演、大明星事業巔峰之作和主流賣座遊戲的共同元素。

但即使是不敗題材,二戰在前幾年美國反恐戰爭方興未艾期間,也曾經短暫地失寵。像是《危機倒數》、《00:30凌晨密令》、《美國狙擊手》幾部電影都改由現代戰場取材;遊戲界的風向轉變更是明顯,除了2007年的《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系列,還有2010年重新披掛上陣的新版《榮譽勳章》,都把場景從機槍坦克的歐洲戰場,拉到了無人機和夜視鏡視野下的中東沙漠。

但風水輪流轉,二戰最近突然間又翻紅了起來。去年有小布和瑪麗詠柯蒂亞主演的《同盟鶼鰈》,今年有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而兩部粉絲們熱切期待,最近先後上市的系列電玩大作《決勝時刻:二戰》和《德軍總部:新巨像》,更是不約而同地把焦點又重新拉回到了二戰舞台。

放眼美國和歐洲政壇近期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就算是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影迷和玩家,也能感受到娛樂產業搶搭政治話題的企圖心。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白人種族主義重新抬頭,過去罕見的新納粹團體活動,開始頻繁在網路和街頭重現,而隨之興起的抗衡力量,以「反納粹」、「反法西斯」為號召,也彷彿重演歷史般地成了當下最響亮的政治口號,並悄悄滲透到了遊戲的場景裡。

以《德軍總部:新巨像》來說,宣傳期間在推特上發起「扁納粹」活動,有意無意把矛頭指向今年初遭人痛扁的美國新納粹份子Richard Spencer;遊戲廣告詞打出了「讓美國再次消滅納粹」(Make America Nazi-Free Again)更是直接拿川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開刀,流露出濃濃的酸味。而德軍總部背景故事的設定,就是假設二戰結果反過來,同盟國戰敗,納粹統治了世界,遊戲裡納粹士兵在美國城市街頭踢正步的震撼畫面,讓人很難不做以古諷今的政治聯想。

不過,遊戲一旦染上政治,現實世界裡的對立當然也就一併被扯了進來。許多政治立場相左的玩家在網路上發起「負評轟炸」,故意要把遊戲的網路評價搞爛。一場政治風暴至今仍在相關網路論壇中延燒,就如真實世界裡的華府政局一般。

資料來源:New Yorker, The Guardain


更多鏡週刊報導
自由派?還是保守派?美國網路平台的政治效應
接受血統基因檢測之後 這位白人至上主義者無言了
川普亂編 瑞典真演? 寬容的瑞典為何也開始排斥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