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創意走味?從PRADA到GUCCI 時尚界為何頻惹議

時尚精品為吸引高端消費者往往強調擺脫舊傳統、創造吸睛的新訊息;但部分全球頂尖品牌從GUCCI到PRADA,近來相繼因設計夾帶種族歧視意涵,引發非議。值得一問的是:「為何這些著重細節的時尚品牌,會弄錯如此重要的社會暗示?」

GUCCI正為「黑人臉」毛衣道歉、撤回爭議服裝,忙著滅火;PRADA也曾在12月推出可聯想到「黑臉」 的猴子包遭人痛罵。

Dolce&Gabbana設計師11月在社群網站聊天發表辱華言論,更引發軒然大波,原訂在上海舉辦的超級大秀突遭腰斬,D&G痛失占全球奢侈品銷售額30%的中國市場。

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行銷學教授王慶(Qing Wang,音譯)表示,奢侈品牌常以創意前瞻為名,推出挑釁意味濃厚的廣告,突破社會文化界限;但 「最近發生的一連串爭議事件,顯示時代已逝,奢侈品牌失去了與公眾情緒的聯繫;曾被視為『創造力』的東西現在不僅『走味』 ,甚至是『種族歧視』。」

王慶還提到了其他挑釁刻板印象的失敗時尚案例,如2016年D&G春夏系列「奴隸涼鞋」、最近被譏為「亞洲恐怖片」的BURBERRY中國新年活動等。

這些事件都引發社群媒體反彈,但相關品牌會受何種影響?未來能否更具敏感度?仍需長時間觀察。

義大利社會學家索里斯(Michele Sorice)表示,義大利時裝對黑臉的召喚,無疑是「自信和無知的結合」,顯示義大利社會仍未意識到某些詞語和圖像中的種族指控,「我想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種族主義者,主要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黑臉有種族主義意涵;這是文化問題。」

不過,米蘭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市場行銷學教授保羅·西羅(Paolo Cillo)認為,只要GUCCI迅速採取行動,應可平息爭議。他說,「我不會逕將時尚『污名化』。如果將時尚界和電影、繪畫或音樂等藝術相比,文化界的藝術家做了更多令人髮指的事。」

紐約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行銷學教授奇亞哥瑞斯(Larry Chiagouris)則說,「證據清楚表明,時尚界需要迎頭趕上。」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章瑩穎案 檢方指被告公寓有血手印
拼多多擬增發ADR 籌資10.8億美元
吳鎮宇再演小人物 「我就是草根出身」

更多追蹤報導
用大長筷吃漢堡 漢堡王新廣告挨轟歧視
《VOGUE》介紹細眼扁鼻女模 陸網友砲轟
洛基中文廣告惹歧視?慘遭英媒嘲缺錢
「亞洲女生沒雀斑」 ZARA廣告挨轟辱華
DG辱華惹怒大陸人 廣告模特也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