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湖牽水車藏(狀)」 27日挑飯擔祭祖靈

口湖牽水車藏(狀)祭典 張麗善與鄉親依古禮挑飯擔祭祖靈。(記者劉春生攝)
口湖牽水車藏(狀)祭典 張麗善與鄉親依古禮挑飯擔祭祖靈。(記者劉春生攝)

口湖牽水車藏(狀)祭典 張麗善與鄉親依古禮挑飯擔祭祖靈。(記者劉春生攝)

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口湖牽水車藏(狀)」,二十七日展開超渡科儀、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牽水車藏(狀)及追思會等系列活動;雲林縣長張麗善下午三點到口湖、四湖萬善爺廟參加挑飯擔儀式,與萬善爺廟周邊十四個聚落村民,一起用扁擔挑飯菜徒步前往廟前祭拜,體驗早期農業時代純樸的民俗祭典,展現慎終追遠的人文意涵。縣長張麗善表示,「口湖牽水車藏(狀)」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距今一百七十五年前,口湖、四湖鄉發生天氣遽變,狂風暴雨中奪走口湖、四湖沿海地區數千人的性命,因此後人於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初八舉行盛大的祭典,藉以緬懷水災罹難的先民,並以牽水車藏(狀)、擔飯擔、放水燈等方式進行超渡,希望祖靈能離苦得樂、投胎轉世,也希望透過祭典教育下一代,要記取水難的教訓,重視地方環境生態,讓鄉親可以生活在安全的地方。

二十七日挑飯擔祭祖靈在萬善爺廟舉行,雲林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民政處長張政國、四湖鄉長蘇國瓏、縣議員蕭慧敏、黃美蘭等與民眾一起挑飯擔走到廟前廣場並祭拜祖靈。除此之外,金湖萬善爺及蚶仔寮萬善祠也分別舉辦放水燈儀式,以放水燈邀引水難罹難的孤魂前來接受超渡,期望透過這樣祭典儀式,讓後人對於先人遭受的苦難有所慰藉。四湖鄉長蘇國瓏表示,萬善爺廟挑飯擔活動,除了追思先民以外,更重要是教育下一代,讓年輕人瞭解這段歷史,也體驗早年農村婦女挑飯擔至田裡,讓辛苦耕種的家人食用的辛苦。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口湖牽水車藏(狀)」被登錄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民俗活動,「牽車藏」源自福建泉州的風俗,是道教拔度亡靈脫離苦海的宗教儀式,而雲林縣口湖鄉的牽水車藏習俗,則是透過宗教信仰儀式藉以追思因水災罹難的先民,具有其地方特殊性及歷史記憶,歡迎大家一同參與了解「口湖牽水車藏(狀)」的儀式及其背後歷史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