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探秘:推動印加帝國擴張的創新技術

印加農業遺址
馬里的印加農業遺址,背景是群山(Image credit:Max Shen/Getty Images)

在15世紀和16世紀早期,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的一個小島太陽島(Isla del Sol)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那裏被尊為太陽、月亮和印加王朝的誕生地,吸引了來自安第斯山脈的朝聖者。

幾年前,我追隨他們的腳步,從玻利維亞的科帕卡巴納鎮(Copacabana)乘船穿過波濤洶湧的灰色湖泊,該湖海拔3812米。根據英國探險家福塞特(Percy Harrison Fawcett)在20世紀初的探訪,它是地球上唯一能讓旅行者「同時暈船、暈山」的地方。

在太陽島的東北海岸靠岸後,我沿著一條有著百年歷史的小路前行,經過了大量印加和前印加遺跡——小站、神龕、廟宇、廣場、祭壇和一個儀式建築群。其中包括蒂蒂卡拉(Titikala),這是一塊砂岩板,據說安第斯創造神維拉科查(Viracocha)就是從這裏帶來太陽和月亮。

我被古老的遺址和遠處白雪覆蓋的雷亞爾山脈(Cordillera Real)的景色迷住了,幾乎沒有注意到沿著山坡蜿蜒的梯田。但是,這些看似簡單的農業工程幫助印加人建立了南美洲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這些梯田被當地人稱為「andenes」(西班牙語的意思是「平台」),散佈在安第斯山脈中部。大約4500年前,該地區的古代文明就開始建造這些農業工程,12世紀出現的印加人將其完善。印加人善於借鑒和改造其他社會的技術、策略和信仰體系。大英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的「秘魯:時間之旅」展覽策展人格勞(Cecilia Pardo Grau)說,梯田是「一種挑戰地形的創造性方式……它讓(作物)可以有效種植」。

喬克基勞城
喬克基勞城(Choquequirao)建於15世紀晚期印加帝國的鼎盛時期(Credit: Christian Declercq/Getty Images)

它們使安第斯社區能夠克服艱難的環境,包括陡峭的山坡、稀薄的土壤、極端和急劇變化的溫度,以及稀少或季節性的降雨。通過人工水池和複雜的灌溉系統,梯田顯著擴大了可耕地的面積。它們還能保持水分,減少土壤侵蝕。並且,多虧石牆能夠白天吸收熱量,晚上釋放熱量,植物才能免受嚴重霜凍。

這使農民能夠種植幾十種不同的作物,包括玉米、土豆、藜麥和古柯。沒有梯田,這些作物可能無法在該地區生存。結果是,糧食總產量大幅度增加

除了獨創性,安第斯山脈還有一種藝術氣質,在安第斯山脈的景觀上形成了巨大的幾何圖案。有些看起來像雕刻在山腰上的巨大綠色樓梯,有些則由一組組同心圓組成,像一種視覺錯覺一樣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秘魯馬里(Moray)考古遺址,它像是天然的圓形劇場。位於前印加首都庫斯科(Cuzco)以北約50公里,海拔3500米,展示了安第斯山脈是如何被用來創造一系列的小氣候。由於露台的設計、大小、深度和朝向不同,最高和最低的溫差約為15攝氏度。馬里被描述為一個「農業研究站」:在這裏發現了來自整個帝國的土壤樣本,研究人員認為,印加人可能曾在這裏進行作物輪作、馴化和雜交等試驗。

在印加帝國的鼎盛時期,印加帝國的疆域包括現在的秘魯、玻利維亞西部、厄瓜多爾西南部、哥倫比亞西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在印加帝國的擴張過程中,梯田等尖端農業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它們的使用,現存最古老的記錄之一來自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Garcilaso de la Vega, 1539-1616),他是一位印加貴婦和一位西班牙征服者的兒子。德拉維加在《印加皇家評論》(Royal Commentaries of the Incas)一書中指出,印加人在佔領新領土後,開始通過引進熟練的工程師來擴大農業用地。

梯田
梯田分佈在安第斯山脈中部陡峭的山坡上(Credit: Christian Vinces/Getty Images)

他寫道:「挖好灌溉渠道後,他們平整土地,使灌溉用水得到充分分配。」「他們在山上和山坡上,凡是土壤好的地方,都建造梯田……這樣,整個山丘逐漸被開墾出來,平台被鏟平,就像樓梯中的樓梯,所有可耕種和灌溉的土地都得到了利用。」

新擴張的土地隨後被分割成三部分:一部分屬於印加皇帝;一個出於宗教目的;還有一份給社區,由當地領導人分發。雖然農民不被徵稅,但他們要花時間在皇帝的和教會的土地上工作,還要耕種他們自己的土地。

像梯田這樣的技術與一種叫「mitma」的政策相結合,將人們遷移到最近征服的領土,以幫助加強印加的控制。這是一種強制性公共服務形式,用於提供人力建設基礎設施,包括數萬公里長的公路網。

這種農業、社區和帝國組織的方法,使印加人能夠積累大批剩餘糧食,用於乾旱、洪水、衝突和其他貧瘠時期。這些庫存的糧食--包括通過反覆暴露在霜和陽光下的凍乾土豆--被保存在叫做「qullqas」的巨大倉庫裏。在沒有書寫語言的情況下,印加人使用一種複雜的、由五顏六色的繩結系統,或被稱為「奇普」(quipu),來記錄存貨、跟進人口和天文數據。一些學者認為,奇普甚至可能被用來記錄故事、歌曲和詩歌等敘事。

格勞認為,在大英博物館的展覽中展出的「奇普」(quipu)是印加社會的核心。「他們從瓦裏人那裏繼承了這些知識,瓦裏人生活在南部高地,比印加人早400年,」她說。「印加人使用的是十進制:從1到9的每一個數字都有不同的結,然後是十、百、千……奇普是帝國運作和組織的關鍵。」

科爾卡峽谷
位於秘魯南部的科爾卡峽谷是美國大峽谷的兩倍深(Credit: Albert Engeln/Getty Images)

梯田灌溉、庫藏糧食和結繩記事幫助印加穩步擴張帝國,最終統治了南美洲的大片土地,擁有1200萬人口,並建造了像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這樣宏偉的建築。

但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的到來,引發了印加帝國的覆滅和安第斯人的衰落。殖民暴力、流行的歐洲疾病和被迫流離失所使安第斯中部的原住居民遭受重創。歐洲的作物和農業做法被引進,並迅速在該地區傳播開來。

然而,儘管許多梯田被遺棄或年久失修,但它們從未完全消失。儘管經常被旅行者忽視,但在太陽島和更大的的喀喀地區、馬丘比丘附近的聖谷以及秘魯南部的科爾卡峽谷(Colca Canyon)等地,仍然是常見的景象。該峽谷的裂縫深度是大峽谷的兩倍。

近年來,學術界重新對安第斯農業產生了興趣,認為它是一種可持續農業形式,可以幫助世界應對氣候危機、水資源短缺和土壤侵蝕。例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將傳統的安第斯文化描述為「農民適應環境的最好例子之一」,並強調在土地利用、水資源管理、土壤保護和作物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可持續方法。

在初次問世的4500年之後,安第斯山脈的梯田似乎已經領先於它們的時代。

歡迎到 BBC Travel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