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新犀望 全新犀牛亞種化石就在台南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台南市立博物館將於九月十日、十一日舉辦為期二天的「二0二四台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在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六樓拾光講堂,展開一場台灣古生物研究的對話,希望藉由這場難得的學術盛宴,讓更多人認識台南這座台灣化石研究原鄉的重要地位。
左鎮化石園區表示,台灣的古生物研究發展的起點,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任職於台北帝國大學(即現今國立台灣大學)的早坂一郎教授。當時早坂一郎在台灣發掘出許多化石,並於一九四二年發表台灣哺乳動物化石研究,證實台灣這片土地在過去曾存在著劍齒象、草原猛瑪象、犀牛等大型哺乳動物。
一九八四年大塚裕之教授和台大地質系林朝棨教授,根據在台南菜寮溪所挖掘出的更新世中期犀牛化石,並參照早坂一郎發表的犀牛化石發表研究,將台灣所發現的犀牛化石命名為全新的犀牛亞種「早坂中國犀」,以紀念早坂一郎的貢獻。
經過四十年來學者對犀牛化石不斷的追蹤、鑑定與比對,如今的早坂犀牛被歸入新屬,以「早坂島犀」此一台灣特有種之姿再度站上國際舞台。可以說,二0二四年不只是台南四百年,也是早坂犀牛研究的四十週年,是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交會的重要時刻。
研討會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組研究員張鈞翔教授、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博士、台灣知名古生物學家魏國彥教授、中央研究院林千翔教授及來自美國、日本、法國、菲律賓等國學者發表演說及論文,將產出三十篇中、英文論文及十五篇學術海報發表,內容豐富多元。即日起報名至八月三十一日止,歡迎全國民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