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交結四方佩

清代交結四方 四龍交結示意圖
清代交結四方 四龍交結示意圖
交結三方 三龍交結示意圖
交結三方 三龍交結示意圖

楊惇傑

作者介紹:楊惇傑先生現擔任玉翫雅集玉協會副理事長,玉翫雅集玉協會與台南市文物協會互為姐妹會,楊先生除豐富的玉器收藏外對於琥珀等項目也甚為專精。
圖一、明代交結四方
圖一、明代交結四方

中國的玉文化發展至北宋時期,隨著金石學(考古學前身)的盛行,引發文人雅士收藏古玉的雅興,古玉鑑賞及研究,也成為當時流行的風潮。

圖二、中山王墓出土石制六博棋板
圖二、中山王墓出土石制六博棋板

北宋首府汴梁(又稱東京),是全國最大的收藏中心,相國寺則是當時最著名的古玩市場。據《東京夢華錄》載:「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

圖三、六博棋板四龍交結紋飾
圖三、六博棋板四龍交結紋飾

相國寺古玩市場之熱絡,就連當時的大書法家米芾、黃庭堅,也時常至此地淘寶。據宋人朱弁《曲雜洧記》記載:「黃魯直於相國寺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冊,歸而熟視之,自是文章日進。」便是敘述黃庭堅曾在相國寺買到宋祁的《新唐書》手稿,熟讀之後,使自身的寫作能力與日俱進。米芾也曾自述,曾與友人在相國寺購得王維的《雪霽圖》,以及五代花鳥畫家徐熙的真跡。

圖四、洛陽金村出土交龍紋鏡
圖四、洛陽金村出土交龍紋鏡

歐陽修的《集古錄》、趙明誠的《金石錄》,為宋代金石學兩大代表性的著作。其中趙明誠為著名詞人李清照的夫婿,倆人從年輕時就已熱愛收藏,以古物蒐集整理及研究為樂,夫婦倆在京時,便時常至相國寺淘寶。

圖五、上海博物館虺龍紋鏡
圖五、上海博物館虺龍紋鏡

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自述:「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可見當時夫婦倆為了購買古玩,連衣物都可以拿去典當,此種不顧一切投入的熱情,終讓倆人成為文物大家,《金石錄》也由此而生。

圖六、兵庫縣考古博物館虺龍紋鏡
圖六、兵庫縣考古博物館虺龍紋鏡

南宋時期,皇室南渡後,金石器物來源減少,金石學轉向以文字考證為主,而民間收藏的風氣依然熱絡,未因都城遷至臨安而有所改變,且開始出現專門販售文物的骨董行。

圖七、曾侯乙墓出土十六節龍鳳紋玉飾
圖七、曾侯乙墓出土十六節龍鳳紋玉飾

吳自牧《夢梁錄》卷十三「團行」一條中有:「買賣七寶者,謂之骨董行。」同時期另一部介紹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都城紀勝》亦記載:「又有異名者,如七寶謂之骨董行,浴堂謂之香水行是也。」

圖八、九連墩出土蟠龍紋玉佩
圖八、九連墩出土蟠龍紋玉佩

由於收藏風氣的盛行,除了前朝遺物外,市場上也出現不少摹古或仿古之器。宋人以漢族正統為傲,摹古、仿古的對象,自然以同為純正漢族文化的兩漢時期為主,其後的明代時期亦復如是,在玉器的風格表現上,才有了「宋仿漢、明仿宋」的發展脈絡。

圖九、明代雙螭出廓璧
圖九、明代雙螭出廓璧

以明清時期常見的交結四方佩(圖一)為例,在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三號墓出土的石制六博棋板上(圖二),已出現了此類四龍交結、首尾相倚的紋飾(圖三);河南洛陽金村出土的交龍紋鏡(圖四)上,內外共有六隻身軀交結纏繞的虺龍,無獨有偶,在上海(圖五)、日本兵庫縣考古博物館(圖六)的館藏銅鏡中,也有相似的虺龍交結紋飾。

圖十、河南南陽漢代畫像磚
圖十、河南南陽漢代畫像磚

在楚式玉器的紋飾中,亦不乏龍紋交結的例子,如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節龍鳳紋玉飾(圖七)、九連墩出土的蟠龍紋玉佩(圖八)。由此可見,此類交結四方佩,實為後世因慕古之情,摹古前朝器物而生的玉器佩飾。

圖十一、馬王堆漢墓出土T型帛畫
圖十一、馬王堆漢墓出土T型帛畫

而另一種宋元明清常見的雙龍出廓璧(圖九)的緣由,則可追溯至漢代畫像磚上常見的二龍穿璧紋(圖十),雙龍分視左右,龍身通璧而過,交結纏繞;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型帛畫(圖十一、十二)中,描繪了兩條長龍一左一右各自穿過玉璧, 托起墓主人所在的平台,飛昇至上方的天界,足見玉璧在當時被視為可通天界的門道,漢代墓葬中的棺槨內外大多皆鑲滿玉璧,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十二、馬王堆漢墓出土T型帛畫線圖
圖十二、馬王堆漢墓出土T型帛畫線圖

今年十一月,因疫情延遲了兩年的玉翫雅集明代玉器特展,將於中正紀念堂正式舉辦,展期自11/19至12/14,此件交結四方佩,以及數件明代的雙龍出廓璧,都是其中的展品,明代和清代的交結四方佩有何同異之處?歡迎玉友們屆時前來一探究竟。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