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源來有魚—淺析歷代玉魚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魚的圖像在華人的眼中一向是吉祥寓意為多,舉凡祝賀高中及晉升高位稱「魚躍龍門」;或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稱為「如魚得水」;「沉魚落雁」則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容貌;如遇到難以取捨的時候會稱「魚與熊掌」;連形容打混偷懶也要扯上魚,叫做「混水摸魚」,凡此種種族繁不及備載。鋪陳了這麼多當然就是為了本期的主題「玉魚」。

提到玉魚相信很多的收藏家手中都有,因此這樣的品項就不像「飛天」離我們那麼的遙遠,如果有新進想收藏的玉友,也會有機會碰上自己心儀的「對象」,以下筆者將介紹各年代的玉魚並淺析玉魚的特徵,以供讀者及同好參考,若有疏漏尚祈各位同好不吝指教。

一、新石器時代

目前正式考古出土的玉魚,最早可追溯到良渚文化反山墓地出土的一隻玉魚(圖一),玉料呈乳白色,魚背拱起、陰刻圓形眼、尾分叉、未見魚鰭、腹部打兩孔,此件魚形器物一眼就可分辨出魚的型態,因此並不抽像,但並無魚鰭、魚鱗造型較為簡單。

圖一良渚玉魚
圖一良渚玉魚

二、商、西周時期

進入商代之後玉魚的形態及數量劇增,商代除了玉配飾外(圖二,商代晚期,魚形玉佩,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墓葬出土)玉刻刀(圖三,商代晚期,魚形刻刀,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38號墓出土)上也有魚的造型。這兩件魚形的器物可見其身上的線條更形複雜,對魚的形塑更為活潑生動。周朝繼承商代的玉魚並再行演化出自身的特點,一般而言進入周代已不流行刻刀且玉魚佩飾在裝飾魚鰭的陰刻線較為密集,例如圖四,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岐山縣賀家磚廠7號墓出土、圖五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1號墓出土,讀者應可直觀比較出其中的不同。

圖二魚形玉佩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墓葬出土。
圖二魚形玉佩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墓葬出土。
圖三魚形刻刀商代晚期,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38號墓出土。
圖三魚形刻刀商代晚期,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38號墓出土。
圖四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岐山縣賀家磚廠7號墓出土。
圖四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岐山縣賀家磚廠7號墓出土。
圖五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1號墓出土。
圖五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1號墓出土。

三、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

西周後期進入春秋之後出土的魚形佩飾數量遽減,當可推斷此時期魚形佩飾已不再流行,且從出土的玉魚來看也遠不如商周時期的靈動,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墓地這件圓頭的玉魚(圖六),或是春秋晚期,湖北省鄖縣肖家河出土的玉魚(圖七),這件魚形玉佩為改件,原器形上的紋飾俐落,但再創作的魚形呆滯。由此可見魚形佩飾已逐漸趨於沒落。而兩漢時期出土的玉魚少見,廣東省廣州市華僑新村玉子崗出土一隻西漢玉魚(圖八),外型長條形,陰刻線刻劃出魚鰭魚鱗工藝較為隨意,未能表現其生動的一面顯得呆板。

圖六春秋魚形玉佩,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墓地出土。
圖六春秋魚形玉佩,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墓地出土。
圖七春秋晚期魚形玉佩,湖北省鄖縣肖家河出土。
圖七春秋晚期魚形玉佩,湖北省鄖縣肖家河出土。
圖八西漢玉魚,廣東省廣州市華僑新村玉子崗出土。
圖八西漢玉魚,廣東省廣州市華僑新村玉子崗出土。

四、唐宋遼金元時期

兩漢之後的魏晉南北朝及唐代,考古出土的玉魚依舊稀少,進入宋代之後魚的造型有了新的變化,宋、遼、金、元這一時期的玉魚整體來說充滿了躍動感,也開始出現與荷葉蓮花等結合的複合題材,可說是玉魚藝術的一個高峰,例如河北省定州市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的北宋水晶魚,魚形呈流線型,分岔大尾上揚,圓眼外框刻施以陰刻粗線產生減地的效果,背鰭、胸鰭、尾鰭、鰓一應俱全,鱗片以網格紋表示,視覺上如一尾栩栩如生的活魚躍然眼前(圖九);再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另一件玉魚墜(圖十),也有類似的效果,遼代的陳國公主墓中所出土的白玉配飾中的一件雙魚墜(圖十一),黑龍江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金代銜荷魚(圖十二)及江蘇省無錫市大浮鄉錢裕墓出土元代玉魚(圖十三),V形魚身十足的律動感,當然仔細分辨是可以細分其各自的時代風格,但是因為篇幅的關係筆者在此就不詳細論述。

圖九北宋水晶魚,河北省定州市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
圖九北宋水晶魚,河北省定州市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
圖十宋代玉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宋代玉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一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
圖十一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
圖十二金代銜荷魚黑龍江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
圖十二金代銜荷魚黑龍江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
圖十三元代玉魚,江蘇省無錫市大浮鄉錢裕墓出土。
圖十三元代玉魚,江蘇省無錫市大浮鄉錢裕墓出土。

五、明清玉魚

明清玉魚則在前代的基礎上持續發展,例如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董四墓村出土的明代魚形玉佩(圖十四),及上海市南市麗園路明正德年間朱察卿墓出土的另一件明代魚形玉佩(圖十五),圖十四的玉魚仍帶有濃厚的元代風格,圖十五則以有明代自己的風格,例如嘴唇已不若元代上翹,魚尾也不若元代佔比高。最後則是兩件清代玉魚佩,圖十五是台北故宮所藏的清代玉魚,長度約9公分玉質盈潤打磨細緻。圖十六為筆者所藏的玉魚,無論是玉料或工藝的表現一致。

圖十四明代,魚形玉佩,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董四墓村出土
圖十四明代,魚形玉佩,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董四墓村出土
圖十五明代,魚形玉佩,上海市南市麗園路明正德年間朱察卿墓出土,
圖十五明代,魚形玉佩,上海市南市麗園路明正德年間朱察卿墓出土,
圖十六清玉魚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六清玉魚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七清玉魚,筆者個人收藏。
圖十七清玉魚,筆者個人收藏。

以上為讀者將玉魚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演變脈絡梳理一遍,期望能提供讀者們一個概略的輪廓,並祝福讀者們生活中如魚得水游刃有餘,年年有魚富足有餘。

圖片來源

圖一: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1》
圖二、三: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四、五: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六: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七: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0》,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八: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九: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十:周南泉,《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
圖十一、十二、十三: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5》
圖十四: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71。
圖十五: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19。
圖十六:圖版取自《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5233&Dept=U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