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最近沉迷動畫不可自拔,所以想來給大家賣一下安利:朋友,豆瓣評分9.4 的Netflix 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了解一下嗎?題材橫跨科幻、恐怖、荒誕、懸疑、喜劇、賽博朋克……總有一款適合你,只要你看我們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姐妹!

當然,劇集中的18個故事也並非個個都是神作,其中最受好評的非《齊馬的作品Zima Blue》莫屬。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前方劇透高能預警——

在故事中,泳池清掃機器人Zima通過改造,獲得了人類水平的智能,它在不斷追尋宇宙意義的過程中,創作出了許多包含藍色方塊的繪畫作品,把藝術推向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也因此成為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收穫了無數掌聲拇指鮮花。

故事的最後,Zima向記者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然後選擇自殺,回到了出發之地——泳池。

故事在試圖表達創作者關於宇宙與生命的哲學思考的同時,也描繪了一幅強人工智能擔任藝術工作的未來圖景。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搞藝術並不是導演在異想天開。在現實中,人工智能創作的藝術作品早就登堂入室,開畫展、搞拍賣,在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頂尖的拍賣市場所與人類畫手一爭長短。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藝術品將長期出沒在投資市場,那麼,如何評估它們的價值,會不會產生“AI搶飯碗”的陰謀論,如何處理人類畫家與人工智能的關係,就成了一個必須未雨綢繆的命題。

我們試圖通過這篇文章,來深扒一下人工智能藝術品這條另類的產業鏈,以期觸碰它背後的創作與投資價值。

01.從惡魔到藝術家:人工智能藝術簡史

現在擁有一張人工智能藝術品,似乎是一件非常能體現品位的事情。它既不像古董字畫那樣暮氣昏沉,充分體現了主人緊跟時代潮流的科幻意識;也不像現代藝術那樣雲山霧罩,讓人無法一眼判斷出主人的身家並適當送出讚美。

相反,人工智能創作的繪畫,這兩年已經成為佳士得、蘇富比等高端拍賣場所的座上賓,動輒爆出上萬美金的預期售價。

更關鍵的是,他們的藝術實力也越來越強了,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就曾公開承認:今天藝術家所干的很多事情,AI就比我們幹得更好。

換句話說,如果金錢和藝術結合生個孩子,可能就長“人工智能藝術品”這樣吧。

不過,可不要以為它一出生就這麼前途無量,恰恰相反,AI繪畫剛出現時,可是“能治小兒夜啼”的恐怖存在。

2015 年6 月,谷歌發布了一篇講述神經網絡如何完成視覺分類的技術博客,開啟了把人工智能技術用在藝術創作上的新世代。同一年,谷歌開源了自己的深度學習繪畫系統DeepDream,讓所有人都可以上傳圖片,系統再把自己解讀的畫面呈現出來。

但是,經過DeepDream加工過的圖片都非常魔性,充滿了狗臉、眼睛和詭異的螺旋圖案……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不過,它也成為了第一位靠“藝術”賺錢的人工智能,在谷歌為其舉辦的畫展中,有一位收藏家以最高8000美元單幅的價格拍走了六件作品。

不過,谷歌在第二年很快就推出了新的機器學習繪畫工具Autodraw。它能糾正畫手在繪畫過程中的錯誤,甚至幫他補完未完成的塗鴉。

如果作者畫了一隻三隻眼睛的貓,Autodraw會去掉一隻眼睛。這說明,人工智能係統已經擁有了所謂的抽象思維,並且能夠按照“一般規則”來呈現它。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不過,上面的實驗還是有著很重的工業痕跡。人工智能藝術品真正開始與人類一較高下,還是在2017年6月的計算機創造力國際研討會上。

來自羅格斯大學藝術和人工智能實驗室(the Ar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團隊指出,人類已經無法區分由機器創造的藝術作品和那些在頂級藝博會上出現、由當代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作品。

下面是他們訓練的機器人所做的繪畫(這個機器人在2017年機器人藝術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視覺上看,已經挺接近人類了。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自此之後,人工智能藝術品的商業價值開始顯現出來。

2018年2月,3名巴黎的研究者利用GAN和15000幅肖像畫訓練出了一個中世紀風格的繪畫算法,並用它繪製了11幅肖像畫。

藝術學教授尼古拉斯·勞格羅·拉塞爾(Nicholas Laugero Lasserre)以9000英鎊的價格購買了他們的第一件作品,並將之展示在巴黎藝術畫廊Art 42。

為了“適應藝術市場的變化”的佳士得,也在2018年10月以7000-10000美元的估價拍賣了另一幅《愛德蒙·貝拉米肖像》,最終以估價的43倍—— 43.25 萬美元(約合300 萬元人民幣)成交,人類歷史(也是AI歷史)上的首次藝術品拍賣大獲成功。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Edmond Belamy 人物像,2018,由GAN 創作)

佳士得的競爭對手蘇富比也坐不住了,今年三月,第二件在世界級拍賣行進行競拍的人工智能藝術品誕生。

由神經網絡和藝術實驗先驅馬里奧·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創作的藝術裝飾——“路人記憶1”(Memories of Passersby I ),以39000-52000 美元的估價在倫敦開拍。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除了投資市場的助攻,展覽商也成為人工智能藝術品繁榮的推手。

2018年,巴黎的第11 區出現了​​一個全球最大的AI 展覽:“詩意的AI”( Poetic AI )。大量古典和當代藝術的作品被投射在3300 平方米的空間中,覆蓋了天花板、地面、牆壁和立柱等表面。

觀眾們身處其中,像是進入了一個異次元世界。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短短四年時間,人工智能就從魔性畫手變成了“創作鬼才”,交易標的也是水漲船高,或許比起價籤上的數字,更值得我們探究的是交易的整個過程。

02.另類的“金錢遊戲”:AI藝術品的吹鼓手與抬轎人

在AI藝術品流通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大概能總結出幾個關鍵角色: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1.藝術家。通常是人工智能算法模式的訓練者。他們花費大量時間編寫代碼,用一定規模的圖片來訓練並調試模型,在算法完成後,他們會對AI程序進行高度加密和保護,系統的新作品會被放在一級市場入手。

2.畫廊老闆與收藏家。二級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中,畫廊老闆有兩個角色,一是“中間商”,通過二次銷售賺取差價;一個是“藝術保護人”,更願意將作品交易給能夠珍藏它們的買家(收藏家),以防止被過度炒作貶值的風險。因此,畫廊和收藏家都會以審慎地判斷(潛規則)買入AI畫師的新作品。

3.拍賣行。藝術品市場也不能閉門造車內部消化,還需要整個社會的財富來完成輸血和風險對沖,拍賣行的出現,就給了外行人參與AI藝術品投資的機會。

此時,作品就有了更為清晰的價值標尺,比如尺寸、材質、創作技巧、藝術家聲望等等。目前看來,頂級拍賣行還是很樂於以AI作品來試探大眾的接受能力。

4.延伸服務從業者。在垂直交易鏈之外,藝術評論家、展覽商、創意工作室、藝術教育機構等延伸行業的積極推動和引導,也讓AI藝術品不斷地富有更多意義,為它的風靡起到了宣傳造勢的作用。

比如如果真的存在一個齊馬這樣的天才人工智能,他的藝術家花路可能是這樣的:畫廊老闆長期資助,評論家大加讚賞,博物館和收藏家爭相背書,粉絲們不明所以但引以為榮,簡直就是一個“無限生命版”的梵高。

總結一下,與其說AI創作的價值與作品本身的藝術性相關,不如說這是一場多人參與、邏輯自洽的“金錢遊戲”。

在這裡,利潤不是商人唯一的訴求,價格也不完全受供求關係影響。只有處理好這些複雜的社會角色關係,才能理解並為AI藝術品找到一個合乎市場規律的價值尺度。

03.從模仿到創造:人工智能的創作邏輯

說了這麼多,似乎只圍繞著“人的的經濟行為”在打轉,產業鏈裡完全就沒AI什麼事兒了?

關於人工智能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到底是人為炒作還是名副其實,關鍵還要看AI作品自身的藝術價值。

因此,了解AI的創作邏輯就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比較主流的AI藝術品,大概有三種創作方式:

一是基於GAN (生成式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模型來生成。以人類作品作為初始數據集,兩個神經網絡互相對抗,生成網絡(generator)隨機生成一張圖片,判別網絡(discriminator)判斷生成的圖片是否真實。二者相互博弈,不斷學習,最終生成能“以假亂真”的作品。前文提到的在拍賣行拍出高價的肖像畫就屬於此類。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二是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圖像風格轉換算法。開發者可以根據一種參考風格圖像,運用神經網絡對圖像內容進行語義分割,將更寬泛的內容和場景精確地轉換成參考風格。

比如將人物肖像轉換成現代風格的藝術作品,利用直線彎曲、紋理扭曲、色彩遷移等方法,實現逼真的風格轉換。這種創作手法很容易被集成為“濾鏡”之類的功能,由於技術的低門檻和作品氾濫,藝術價值也很低。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利用風格轉換算法將照片和繪畫風格結合的藝術作品)

三是基於生成性循環神經網絡(RNN)的藝術輔助工具。在人機結合的相關模型中,研究人員會加入大量的噪音,系統必須學會捕捉輸入層的藝術特徵,然後通過解碼器來選擇後續動作。

以穀歌的sketch-rnn為例,儘管輸入了牙刷之類的物體,但係統仍然很努力地將人類畫手的輪廓轉換成貓的樣子。在模型的幫助下,藝術家可以更輕鬆地完成創作。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既然人工智能已經能夠在藝術創作的領域做到很多人類所不能的事情,那麼,是否說明它的作品就帶有藝術性呢?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目前看來,關於人工智能藝術品是否屬於藝術,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存疑的獨創性。

通過神經網絡來生成或者輔助創作,都依賴於大量人類作者的作品作為訓練數據進行輸出和演繹,這就使得AI作品很難脫離人類對藝術的理解,達不到重新構建視覺語言的獨創性。換句話說,現有的人工智能藝術品,指望機器失靈和偏離軌道來創造一些“意外”趣味,體現地本就是人類的科學能力,而非藝術。

2.崩壞的稀缺性。

稀缺性一直是藝術品重要的定價標準,比如蘇軾唯一保存下來的名畫《木石圖》,2018年就被佳士得拍出了4.636億元港幣(合4.117億人民幣)的高價。

而AI系統不僅僅技術上實現了開源,實際操作中也是分分鐘自動生成好幾百張,題材和內容還經常重複,如此高能的生產力,顯然無法遵循“稀缺”的市場邏輯,定價也就成了一門玄學。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3.消失的個體性。

藝術市場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尺度——個人魅力。很多時候作品價值直接對標藝術家本身的,畫家的名聲、人品、社會屬性等都會影響作品最終的藝術價值。

比如蔡京就因為名聲太臭,總是在“被踢出宋代書法家傑出代表”的邊緣反複試探。而馬雲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畫《桃花源》,則在香港蘇富比以3600萬港元拍出。所以說,藝術家的個體屬性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作品的審美價值。

而人工智能藝術家本質上還是生成模型系統,它的個體魅力和社會價值如何體現,是看數據組的逼格,還是代碼是否簡單流暢不做作?真有點令人頭禿。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總結一下,人工智能藝術品雖然在內容呈現上有一些獨特之處,但在價值尺度上卻非常混亂。

按照蘇富比當代藝術專​​家Marina Ruiz Colomer 的說法,現有AI作品的意義,可能更多的是讓人類觀眾觀察和了解“ AI 大腦是如何思考的”。

今天甚至一段時間內的AI系統,根本不可能像《齊馬的作品》中的機器人那樣,表現出高度的智能化和創造力,更遑論用畫作尋求宇宙真理了。現階段的作品藝術性,自然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04.時代的引線:點燃AI藝術品的投資熱

既然AI 連藝術家的門檻都還沒摸到,那麼拍賣市場的這把虛火,到底是靠什麼燒起來的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AI工具開始為藝術家所發明和應用。當代藝術的特性就是不斷打破邊界,在AI的加持下創造新的藝術視覺效果,觸及更多觀眾,這種由人類主導的“科技藝術”的風靡,很容易就被簡化傳播成了AI在傳統藝術市場的“C位出道”。

另外,雖然從長久的藝術性來看,AI藝術品目前的高價有失偏頗,但如果和“AI首張抽象派作品”這樣的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是不是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換句話說,收藏者們為一些特殊歷史節點上的作品鎖定了一個社會附加值籌碼,以此支撐它的價值。怎麼說呢,希望未來有AI願意為祖先接盤吧。

更何況,藝術品往往還承擔著一定的金融流通屬性,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也並不是唯二的投資決策依據。“黑手黨入會油畫團購勝地”大芬村了解一下嘛?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另類投資:AI藝術品定價指北

某種程度上看,AI作品的蓬勃和進步並沒能讓人們就它的藝術價值達成一致。恰恰相反,機器所實現的東西越多,人類對於創造力的標準也就越高。

這應該是一個好消息吧,AI越強大,我們越能清晰地知道,人類究竟為何與眾不同。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