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張半口又痛 女罹顳顎關節症

陳姓女老師打呵欠下巴合不回去,進食疼痛,後來連張口只剩正常一半,經醫師進行顳顎關節鏡手術,恢復正常生活。(記者陳金龍攝)
陳姓女老師打呵欠下巴合不回去,進食疼痛,後來連張口只剩正常一半,經醫師進行顳顎關節鏡手術,恢復正常生活。(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9歲陳姓女教師老師多年前發現張口時耳前會出現「卡」的聲音,原不以為意,後來症狀愈來愈嚴重,吃東西疼痛、咀嚼困難,惡化到隨時劇烈疼痛,確診罹患「顳顎關節症候群」,張口度剩正常的一半。接受微創顳顎關節鏡手術,傷口1.5公分,術後嘴巴可正常張開,吃飯講話不再疼痛,重拾正常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羅文甫指出,顳顎關節位於臉部2側耳朵前方,俗稱下巴關節,連接頭骨和下顎,掌管嘴巴張開和閉上的關節及下顎肌肉。曾有外傷、咬合不正、不適當的口腔習慣及心理壓力等,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高危險群。

研究顯示,超過10%國人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好發於約20~40歲上班族,女性多於男性。包含許多症狀,如顳顎關節疼痛、耳前痛、咀嚼困難,以及開合口時出現噪音、卡頓感等;另外,也可能引起頭痛、頸部痛、肩部痛,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進食或說話,也會影響牙科治療。

羅文甫說,傳統常以非侵入性治療起步,例如透過改善不良的咀嚼習慣,輔以藥物治療、乾針治療、物理治療、製作咬合板或咬合矯正等。但對嚴重病患則需考慮施打肉毒、玻尿酸,關節腔沖洗等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極少數的病人需要高侵入性、傳統的開放性手術以修復或取代受損的關節。

羅文甫指出,顳顎關節鏡手術於國外行之有年,在台灣相對少見,最大特點是屬於低侵入性的微創手術,提供可直接觀察關節內部的方法,以應用與治療更廣的範疇。但並非每位病人都適合此手術,建議病人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