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之肺 中央公園調節生態 維持舒適狀態

台中之肺 中央公園調節生態 維持舒適狀態

基地面積達六十八公頃的台中市中央公園規劃案,剛完成國際競圖,建設局長沐桂新表示,這項設計顛覆傳統,在園區內設置兩百五十個生態調節器,透過電腦模擬,控制溫度、濕度、及污染物,形塑舒適的戶外空間。市長胡志強盛讚,中央公園是超越綠化的都市之肺,讓人期待。(寇世菁報導)

位在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內的中央公園國際競圖,十月七號揭曉,由法國景觀建築大師Catherine Moshach和國內知名建築師劉培森,共同奪下設計大獎。市府建設局長沐桂新十七號在市政會報中專案報告,表示,這件以未來概念設計的公園作品,結合全球氣候變遷與回歸自然為主軸。在園區內設置兩百五十個生態調節器,透過電腦模擬,控制溫度、濕度、污染物以形塑舒適的戶外空間。充滿原創性及前瞻性,本案可望成為都市設計的重要指標。沐桂新說,中央公園經費高達二十七億多元,基地面積約六十八公頃,是國內都會區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鑽石級公園。因此,中央公園根據當地氣候,共擬定不同區域、如涼爽區:設在最不熱的區域,供民眾享受珍珠奶茶、無線網路。乾爽區:籃球、棒球場、網球場。清新區:演奏會棚架、兒童遊戲區。暖和區:臺中城市文化館、臺灣塔、臺中電影城。溼氣區:睡蓮池、蘭花園。混雜區:交流廣場、休閒廣場、舞蹈俱樂部。

副市長蕭家淇表示,這是創時代的想法,公園設計方式以生態調節器進行氣候微調,以熱度轉移、溼度轉移、污染轉移等非常先進概念,改變整個公園環境。他特別提醒,未來所有生態調節器必須是被動的調節器,不能增加碳排放與使用電力,以免破壞公園原始規劃。

市長胡志強大力肯定,並表示,蓋一個公園就是都市之肺,中央公園是超越綠化的都市之肺,讓人期待,希望建設局好好推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