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啟明學校真面目?連國軍都被感動
記者張雅筑、影音剪輯江芳緣/台中報導
談到啟明學校,大家覺得校園會是什麼樣子、氣氛又是如何呢?因採訪專題《絕望重生》19歲勵志女孩靜儀的故事,走入台中啟明學校,看到靜儀和其他孩子,發現他們沒有因失明或是部分障礙垂頭喪氣、失志,反而臉上是掛著笑容,且對人生充滿「希望」。靜儀受訪時告訴記者,自己失明前從不清楚甚至可以說是不知道這所學校,後來因媽媽找到了一間專收視障生的學校,她才從高雄離家到台中就讀。談及學校,靜儀興奮地分享,她說,從未想過一所學校如此重視他們的想法,很努力去實現每個學生的夢想和願望,讓她很感動。對此,校長廖連喜表示,他們希望這裡的孩子不要被「標籤化」,同時他還透露,很多孩子充滿意想不到的天賦、生命力量,連附近的陸軍裝甲第五八六旅國軍也被他們感動,官兵甚至感謝孩子們給他們上一課、讓他們對生命有不同的啟發和領悟等,廖連喜直言,這就是良性的影響和真正的生命力。
「大家都在思考說,視障生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就是我們好像一直來都覺得,畢業之後就去做按摩,這樣好像就限制了他們的想法,就是像看到靜儀這樣很有天分的孩子,應該要讓她有不同的機會。」台中啟明學校生教組長羅偉碩受訪時說,校內的孩子有失明的和一些慢飛天使,他們確實會培育失明的孩子去考取按摩師證照,但目的是希望他們未來離開校園可以有一技之長、謀生能力,但他們不想侷限、框架孩子們,羅偉碩強調,其實很多學生有他們自己的天賦,所以站在教育立場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可以去實踐夢想。所以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嘗試,像是『希望課程』,就是讓學生去想他想要做什麼,然後我們找老師、專家來上課,看他到底可不可以。」
校長廖連喜也說,學校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在豐沛的資源環境下學習、隨時掌握新知,「這是學校要做的,所以我們的身障孩子、視障孩子在這個地方,他不覺得他是有被『標誌』的孩子,那我們也在顛覆一些過去身心障礙,或者特殊教育的這樣一個看法。」廖連喜強調,孩子未來怎麼走決定權在他們自己手上,但學校就提供他們一個機會去抉擇、去體驗,並且從中去認識真正的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新人生。至於靜儀在受訪時興奮的形容學校就像神燈一樣,會替他們圓夢等,廖連喜表示,因為他們希望這裡的孩子可以不被限制,所以只要能做的他們都儘可能地去安排、嘗試,包括打靶射擊等。
談到打靶射擊,廖連喜笑說,連隔壁的五八六旅國軍都被嚇到,「盲人射擊,那些官士兵都很難想像,但孩子們回來的心情是好的,不論有沒有射擊到。」廖連喜說,失明要持槍打靶確實有難度,也有很多注意事項,很感謝五八六旅的國軍來回確認每個細節,甚至常常陪伴孩子,「疫情之前,每個禮拜二清晨早自習時間,有個大手牽小手,就是在后綜高中那個體育場,在那邊,國軍們會陪我們的小朋友走路。重點是,我們常講的生命學習,講一句坦白的,五八六旅的官士兵壓力也很大,看似關懷我們的學生,其實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孩子在鼓勵他們,因為小朋友這過程會分享自己的學習、酸甜苦辣,不少官兵因此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悟、學習。看到我們學校的孩子這麼積極的面對自己人生,對於高壓的他們也是不同的啟發。」廖連喜透露,曾有不少官兵感謝他們的孩子,這點讓他很感動,直言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影響。
不過這過程也有讓人不捨和鼻酸的,校方透露,其實有部分孩子的家庭照顧環境比較不好,導致學生放假回去後可能就沒辦法再來學校,為避免孩子中斷學習,他們也不斷地想辦法,希望透過支持的方式解決孩子們求學重生路途中的「阻礙」,像是爭取獎學金和提供返家、返校車資補貼等,減輕弱勢孩子家中的負擔等,「我們有幫孩子開一個農會的戶頭,所有獎學金都存在裡面,那至少他來學校就學,他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經濟的問題。我們可以包三餐、可以包住宿,再幫他申請獎學金,可以幫他買日用品,儘量讓孩子不要覺得來學校有負擔或是造成家長的負擔,去提升家長把他送來的意願,那怕只有一點點,我們也儘量幫他們做好。存的那筆錢,也是希望孩子畢業後可以穩定就業前先維持一段生計,然後再幫他媒合就業,就是希望他可以在未來的人生之中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因為我們知道貧窮可能會是一直延續的,然後階級是會複製的,所以我們希望讓孩子脫離這樣的輪迴,讓孩子們至少努力有個機會。」
雖然這些孩子看不見、慢飛,但他們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課堂上仍認真聽講,甚至相當樂觀面對自己的人生,因為對他們來說「自己沒有不一樣」,他們也有夢想,也想把每件事情學好、做好,在黑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屬於自己的那道「光」。
【延伸閱讀】
切4公分腦瘤 少女醒來:為何沒開燈→https://ppt.cc/fX5UCx
單親媽:我死了妳要能活 失明女重生→https://ppt.cc/ffvLux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絕望重生/單親媽:我死了妳要能活 失明少女克服黑暗奪金
絕望重生/少女切4公分腦瘤 醒來開口惹淚:為什麼沒開燈
讓祂好走/捐1.3億無償替3千弱勢辦後事 他吐背後心聲
「年幼喪父被認養」4姊弟逆境長大 請弱勢吃飯感謝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