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榮總找出紅斑性狼瘡病患治療契機 並發表在風濕科頂尖期刊上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罹患紅斑性狼瘡風險高,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科陳信華醫師表示,研究發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和紅斑性狼瘡有一些共同的遺傳和環境危險因子,同一位患者可能同時發生這兩種疾病。陳信華醫師說,一位28歲女性患者,因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就醫,經治療後改善並緩解,於5個月後停止藥物治療。雖血液科醫師提醒病患未來有可能復發甚至進展為紅斑性狼瘡,建議持續回診追蹤,但病人因工作繁忙而未持續返診追蹤。不料在中斷追蹤10個月後,患者因再度出現溶血性貧血症狀而回血液科門診就醫,10天後又因全身抽筋及意識不清而被送往臺中榮總急診,收治免疫風濕科住院而診斷出紅斑性狼瘡。之後患者持續接受追蹤治療至今已16年,並維持穩定的病情。(見圖)

過去關於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罹患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之研究不多。 陳信華醫師利用大數據資料研究,發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罹患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約為5例/100人年,而風險高達對照組的55倍,尤其在發病後前兩年期間以及在小於65歲的女性中發生率更高。這項研究發表在風濕科頂尖期刊上(Ann Rheum Dis, 影響因子: 28),希望藉此研究結果提醒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即使病情緩解,仍應定期回診追蹤,也呼籲血液科醫師應該和免疫風濕科醫師密切合作,對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進行紅斑性狼瘡的早期監測,藉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臺中榮總血液科醫師不僅與風濕科醫師一起努力,將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潛藏的紅斑性狼瘡診斷出來,未來也將攜手合作,希望利用血液科醫師擅長的細胞治療,特別是CAR-T治療,使用在頑固型紅斑性狼瘡患者身上,為病患帶來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