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科博館 滿足人類好奇心
中國時報【報導陳淑芬】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行政院在民國66年公布的國家12項建設文化建設計畫中的科學博物館,具有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關懷及興趣,發展自然科學基礎教育等任務,是全國自然科學推廣教育的頂尖博物館,近年參觀人數每年平均高達300萬人次,累計入館已突破9500萬人次。 科博館營運範疇包括位於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的本館及三園區。本館包括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及地球環境廳等展場,透過科際整合、生活化、藝術化及以人為中心等主題,長期推動多元的自然科學教育及動靜態等展示。 園區包括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台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校區受集集大地震重創後籌建規畫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及南投竹山鎮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展示自然生態教育及珍貴地質科學教育資料。為標註科博館在科學教育之路長遠的使命及目標,鹿林天文台在2007年7月25日發現1顆小行星,取名為「科博館星」(編號207655,Kerboguan)。 「拍岸鯨奇-當鯨豚與人類相遇特展」,科博館今年推出「鯨豚與人」為主題的重要特展,除展示鯨豚的生態奧祕外,並探討鯨豚與人和環境間的關係,希望啟發人類思考鯨豚所帶來的生命啟示,將於108年6月28日展至109年3月8日。 「太空劇場-太空新紀元」,影片想像在未來星際殖民時代,巨型基地星艦載運著大批人類跨越星際探險,沿途靠著從路過的小行星上開礦補給,一步步邁向其他恆星系統。從人類最早夢想飛上天空,到想像中的曲速引擎科技(一種能扭曲太空船周圍空間以超光速飛行的夢幻科技),記錄人類對飛翔的渴望,與永不停歇追尋星際旅行的夢想。 「立體劇場-生物飛行之謎」,片長約22分鐘,從婆羅洲的熱氣騰騰的雨林到中國的冰凍化石床,西班牙的乾旱峽谷,再到厄瓜多爾的雲霧森林,及塞哥維亞、羅馬、蘇格蘭等地取材拍攝,是一部追蹤動物飛行演變的大自然史紀錄片。自然界中數以百萬計的生物,運用各式各樣的本能與技巧,對抗地心引力,掌握著他們飛行環境,飛行的能力是大自然中最偉大的奇蹟。 科博館108年「小小解說員研習營」以各種豐富有趣的體驗形式做為學習內容,介紹與示範導覽解說工作內涵,搭配創意思考、心智繪圖與圖像物件觀察的訓練,提升學員想像力與創造力。報名請上科博館官網-科教活動查詢。(更多內容刊C1∼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