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防汛抗旱 投入資源見成效

市長盧秀燕指出,近年來台中較少見到大區域淹水,四月二十日一場強降雨,幾個小時內就排掉,顯見治水成效。(記者徐義雄攝)
市長盧秀燕指出,近年來台中較少見到大區域淹水,四月二十日一場強降雨,幾個小時內就排掉,顯見治水成效。(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旱災、水災同時並存已成為新氣候型態。市長盧秀燕二日指出,近年來台中較少見到大區域淹水,四月二十日的一場強降雨,幾個小時內就排掉,顯見治水成效。市府投入資源,建置水資源回收中心,做家戶廢水接管工作,家庭廢水有去化之處。

水利局昨天以「一一二年度台中市防汛抗旱整備報告」為題進行專案報告。盧秀燕表示,這兩、三年來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超過一百毫米造成的淹水戶數不超過五十戶,釀災範圍越來越小。

水利局做家戶廢水接管工作,面臨越來頻率越高的乾旱,水利局應再思考如何提高水資源再利用。如台中市有建置多個水資源回收中心,開放民眾免費取水澆灌等。過去中央及地方未佈設再生水管線,這幾年思考建置,才是有效調度再生水源的方式。

水利局長范世億針對排水治理工程改善、雨水下水道易淹水區域、山坡地治山防災進行說明。根據二0一三至今年,每年的四月份日雨量表顯示,今年四月二十日單日雨量為歷年最高日雨量,相當於單日就將整月雨量一次下足,加上短延時強降雨山坡地沖刷更趨嚴重,「旱澇並存」已成大家經常會面臨的嚴峻課題。

市府治理易淹水地區,包含南山截水溝、安良港排水整治、軟埤仔溪排水治理工程、中興大排(大衛路至現岱路)護岸改善工程等。此外,各淹水點陸續整治區域排水及雨水下水道;提前盤點檢整防汛資材,包含儲備沙包兩萬包、防汛鼎塊六四三塊及防洪擋板四四八片;預佈十六處大型抽水機;水門八十六座完成檢查、目前有五座大型抽水站及五座簡易抽水站、滯洪池二十二處完成檢查及整理,完成台中市區域排水及雨水下水道清疏六十公里,維持排水路承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