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龍井西瓜失收 救助即起申請

台中市龍井、大肚區有烏溪流經,是培育西瓜的極佳環境,雖非大宗產區,品質仍遠近馳名。今年遇上天氣忽熱忽雨,影響瓜果生長,更出現水傷、裂果。(潘虹恩攝)
台中市龍井、大肚區有烏溪流經,是培育西瓜的極佳環境,雖非大宗產區,品質仍遠近馳名。今年遇上天氣忽熱忽雨,影響瓜果生長,更出現水傷、裂果。(潘虹恩攝)

台中市龍井、大肚地區種植的黃肉小玉西瓜,今年受天氣忽熱忽雨影響,造成瓜果裂果,龍井瓜農反映產量僅剩2、3成,大嘆血本無歸;經相關單位會勘達現金救助標準,龍井西瓜損害率達20%以上者,25日起至6月3日可提出申請。

大肚、龍井的黃肉小玉西瓜雖非大宗產區,但因肉質細膩、甜度佳,仍遠近馳名。龍井陳姓瓜農說,今年1期西瓜生長期遇上天氣忽熱忽,長出的瓜果經連日高溫遇雨易水傷、裂果,有的連根帶果腐爛;另名瓜農說,1期作恐收不到兩成,是近年最嚴重,大嘆血本無歸。

龍井區農會與農民向立委顏寬恒、市議員林孟令與林昊佑等人陳情,先後邀集相關單位勘災。台中市農業局說,龍井損害程度逾3成,農業部已公告為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每公頃救助額度為6萬2000元,損害率達20%以上者,25日起至6月3日止可向受災地區公所提出申請。

龍井、大肚早期曾有瓜田綿延數百公頃的風光景象,如今剩數十公頃,令人惋惜。大肚區農會指導員林永興分享,早期大肚小玉西瓜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後來產業南移、消費習慣改變,面積與產量逐年縮減。

龍井區農會總幹事林裕議說,現在農業朝機械化發展,西瓜仍是項高度依賴人力採收的產業,如今面臨瓜農高齡化困境,年輕人也不願投入,認為可以開發小型採收機具、重新檢視災害救助與農業保險理賠標準等面向,改善產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