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毒月到 中醫藥博館教自製香包

端午節陽氣盛,古時會在門上掛艾草及菖蒲、喝雄黃酒、戴香包等驅邪避凶,立夫中醫藥博物館改良傳統香包,以中藥材的香味與功效應景設計9種中藥材的「現代端午香包」,提供民眾自製,內容物到中藥房都可買到,其中的抹草及芙蓉葉是台灣民間所稱「避邪草」,相傳能驅邪避陰,帶來吉祥。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張文德9日表示,農曆5月為夏季濕熱的天氣,毒蟲、蚊蠅滋生,疾病易發,古稱「毒月、惡月」,用菖蒲及艾草等植物懸掛門口避毒害、避邪驅瘟,菖蒲葉片細長似如劍,視為驅除不祥的寶劍,有避邪之效;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使人身體健康。至於傳統配戴端午香包則以雄黃、艾葉、石菖蒲、佩蘭等藥材或香料粉末為主。

張文德說,現代端午香包則以中藥材的香味與功效而調配,包括降真香、木香、丁香、甘松、白芷、蒼朮、艾葉、抹草及芙蓉葉等9種中藥材,在一般中藥行都可買到,製作相當簡單,只要用滷包袋盛裝,再套上漂亮的束口袋即可隨身攜帶。

張文德分析,抹草及芙蓉葉是台灣民間所稱「避邪草」,認為它能夠驅邪避陰,帶來吉祥;降真香則是民間知名的道教齋醮中用香,古書相傳能避惡氣,事實上,降真香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

此外,木香、丁香、白芷及蒼朮都具有淨化空氣、驅趕蚊蟲、殺菌消炎功效,具有辟瘟祛濕、助陽氣上升的意義;甘松雖聞起來有如臭襪子氣味,但與其他香氣藥材合用能提振香氣,並能促進鎮靜與放鬆之感,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