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衝日拚併購挖寶!日企瘦身轉型潮,為何說是台灣轉骨最好時機?

74分42秒,對一般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時間長度,卻是日本曾經領導全球科技發展的證明。

Sony與飛利浦在1970年代推出音樂光碟(Audio CD),在討論單片CD最大錄音時間時,Sony第4任社長大賀典雄以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最長演奏長度,制定下74分42秒的統一規格標準。

日本展現了制定規則的能力與地位,在那個時間裡,日本也是創新的代名詞。包含索尼(Sony)、夏普(Sharp)、精工(SEIKO)、三洋(Sanyo)、佳能(Canon)、山葉(Yamaha)、富士通(Fujitsu)都各自引領潮流。三菱(Mitsubishi)甚至買下位於紐約地標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索尼則收購了哥倫比亞影業,當時日本媒體還用「買下美國的靈魂」來形容。

到1989年顛峰之時,全球前20大企業名單中有13家是日本公司。不過,在1990年後,日本經濟邁入嚴重惡化,房地產泡沫化、企業無力償還貸款、銀行呆帳攀升,一路至今被稱為「日本經濟失落的30年」,全球前20大公司也早就不見日本公司在榜上。

強化競爭力,台、日各取所需

在這30年間,日本一度掛帥的半導體也遭遇危機。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的《半導體戰略》報告指出,如果再不出手改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將在2030年完全歸零。對照1988年半導體市占一度衝到5成、「矽島」九州的榮景不再,換來的是台積電即將在九州熊本設廠,日本政府打破紀錄地注資4,760億日圓。

除了半導體產業,各領域的日本企業也啟動自救策略,希望能重返榮光,這一步,也替台灣企業打開了許多機會大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浦野紀彦指出: 「日本企業要瘦身聚焦來面對未來,就是台灣企業的機會。」 舉例來說,松下電器(Panasonic)的半導體部門在2019年以2.5億美元賣給新唐科技,就是為了把不在未來規畫內的事業體出售。

這讓台灣企業有許多挖寶的機會。 「日本的R&D(研發)很頂尖,台灣企業的強項是量產與成本控制,結合起來就是雙贏。」 長期關注台日之間併購活動的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分析。

特別可以關注併購活動,因為併購是企業進入新領域拿到門票最快的方式。「鴻海買下夏普,絕對是最具代表性、敲響一個新世代的案件。代表台灣企業有能力吃下日本的大企業。」翁麗俐說。

再加上新冠狀病毒(COVID-19)的衝擊,不論是以併購或合作擴大業務與規模,或是分拆非核心業務聚焦在高成長產品與市場,都是強化競爭力的方式,剛好是台灣企業與日本企業的各自所需。

又或者是日本企業要重新航向全球市場,也是台灣企業可以發力之處。鴻海旗下的電動車開放平台MIH,身負2023年鴻海全面啟動純電汽車業務的重任,也已經與100家專供汽車技術的日本企業展開合作,台灣可以強化過去較弱的汽車技術、日本企業則可以搭著MIH平台服務全球的客戶。

日圓貶值也是機會點,日圓一路貶到25年新低,對於台灣企業併購或合作出價上也是利多。不過翁麗俐提醒,如果日本企業要出售,出價者將來自全球市場,日幣貶值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條件,並不是獨厚台灣企業。現階段台日之間每年的併購案約24~27起,翁麗俐認為,儘管有些併購案沒有端上檯面,但未來絕對會有更多可期待的合作或併購發生。

日本商業運作的邏輯有自己的一套玩法,《數位時代》找上與日本企業有深厚合作,或已有併購經驗的台灣企業,由他們來分享所見所聞,讓日本的創新成為台灣最好的機會。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站穩日本市場!KKday Japan年底將滿百人、聯齊科技打進政府示範案
日企佔據電動車專利優勢,豐田奪競爭力冠軍!台灣代表Gogoro贏過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