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三年蒸發18萬人!大安區最慘內湖塞車不受影響專家揭4原因

台灣人口「生不如死」已連續兩年負成長,台北市的人口流失更為嚴重!根據台灣房屋統計台北市民政局各區戶籍人口數量,當前台北市的戶籍人口,和2019年同期相比,三年間減少了18萬人,減幅達6.5%,其中又以大安區人口流失最多,從2019年10月的30.7萬人,減至28.1萬人,足足少了2.6萬人,減幅為8.5%。其次的信義區,近三年人口也減少了8.1%,流失人口達1.7萬人。

台北市的人口不斷流失,速度愈來愈快。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受到「四大浪潮」推擠,首都人口跌破250萬人大關,改寫近38年低點。

高房價讓小資出走,都會型上班族不婚不生

首先是「不婚不生潮」,少子化讓全台各縣市都出現人口縮水的現象,加上台北的都會型上班族,重視工作勝於家庭,生養意願更低。

第二是「小資出走潮」,台北房價門檻高,大安區單價達100.3萬,中正、信義松山也要八字頭,居住蛋黃區的年輕一代的台北人被迫移居,往新北或桃園發展,因此戶籍人口年年減少。

疫情改變工作型態,旅居海外無法歸國遭除籍

第三為「疫後返鄉潮」,近三年不少上班族改變工作型態,接案或在家工作模式興起,催化北漂族返鄉及搬到外縣市的風潮。

第四則是「華僑除籍潮」,根據《戶籍法》第16 條第3 項規定,只要出境超過兩年就會被除籍。大安區、信義區有許多長年旅居海外的華僑或高資產族,近年因為疫情國境管制無法入境遭除籍,也使首都人口銳減。

張智傑攝影。
張智傑攝影。

內湖受惠科技園區,人口減幅最低

台北各區當中,人口發展相對穩定的地區以內湖居首,近三年的人口減幅最低,僅減少約5%!主因是內湖除了有科技園區和各大企業總部外,還有媒體產業群聚,就業機會多。

排除少子化等人口減少的自然因素,內湖的社會增加人口多,穩定就業民眾的購屋意願也相對高,讓當地的房市買氣維持,以今年成屋均價來說,單價62.4萬,低於台北市均價71.2萬,也使內湖成為近年台北買賣移轉棟第二高的熱門區域。

取自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城市學製表
取自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城市學製表

若以人數來看,則以大同、南港的人口減少數量最低。不過張旭嵐指出,大同、南港減少的人數少,主要是行政區面積小,其中南港又以工商業發展為多,工廠商辦比例大,因此住宅區相對有限,以致於人口基數相對低,流失人數也就相對有限。

台北市勞動力流失嚴重,年輕人被迫脫北

《城市學》在今年6月曾報導《青年的未來在哪裡》專題,探討18-44歲勞動力人口為何在城市間遷徙。根據各縣市政府民政單位提供的資料,2018年12至2022年3月之間,台北市的勞動力人口就減少了12萬5447人,為各縣市之最。

不過《城市學》針對該年齡層進行「宜居城市調查」,台北市還是以「便利的生活機能」和「較好的工作機會」,在各縣市中排名第二,顯見年輕人並非不想住台北市,而是因不得不「脫北」。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城市學文章:
台北沒一流大學醫院仍萬年首都?網嘆台中高雄這隱憂被天龍海放
房價漲幅七都之冠!台中靠什麼成為島內移居新熱點?
青年安身立命難?地產秘密客看宜居城市調查:年輕人是被迫脫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