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學地方創生、品牌與行銷 秀成果

學生成果報告。(圖:台北大學提供)
學生成果報告。(圖:台北大學提供)

▲學生成果報告。(圖:台北大學提供)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都市地理與地方創生」課程,引導同學從都市地理的視角,從「人何以為聚,地方何以為興」進行討論,提出「地方創生、品牌與行銷」的成果分享與發表。

USR計畫團隊表示,本次成果主要延伸自各組同學在期中所分別對於所擇選之創生基地(包含新北市雙溪區、三峽區、平溪區、台中市清水區、新竹縣尖石鄉、以及高雄市旗山區等地),進行其人口與社經資料分析,進而在瞭解目前該地所面臨的人口與社經發展困境後,再對於地方進行資源盤點,同時進一步以打造地方品牌與策略行銷,來思考如何能解決地方困境與推展地方。

以新北市雙溪區為地方創生基地的組別,盤點過去此地曾為淡蘭古道中繼站,文風鼎盛時期的「貂山詩社」。同時,此地亦有歷史悠久的三忠廟、林益和堂中藥店、雙溪打鐵舖等店家。在策略行銷上,以網站設計,規劃包含地方簡介、在地文化、景點介紹、特色體驗、農作產品資訊以及地圖與交通資訊等內容。

接著是選擇以新北市三峽區為創生基地的組別,主要以影片介紹及認識三峽的過往(如三峽老街、祖師廟、李梅樹紀念館、庶民美術館等地),以及目前積極帶領地方思考創生及實踐的地方團體(如甘樂文創與合習聚落等)。而以新北市平溪區為主要創生實踐的組別,則是著重在以「綠源」的思考,探索平溪地區的天燈施放,如何能在觀光與永續環保間取得平衡;同時,也思考在發展地方觀光與經濟發展間,如何帶動地方人口回流。

最後則是選擇以高雄市旗山區為地方創生實踐的組別,該組同學從期中地方資源盤點以來,以梳理香蕉產業之於旗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詳細敘述旗山區的歷史以及其發展沿革,並找出香蕉產業之於旗山發展的定位。同時,並思考以香蕉產業串連該區創生的文化體驗思考,分別設計以靜態式的參訪和動態式的五感體驗活動。

校方說明,這們課程讓同學們在相互合作探究實作中,不斷地去思考與思辨台灣目前各地的地方創生案例。透過探索與學習,寄望同學們可以對目前在各地如火如荼所開展的地方創生,有自我思辨和相互觀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