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學推校園採訪報導培訓

台北大學社工系曾敏傑教授(前排左三)邀請邱文通(前排左二)為學生培力新聞寫作。(圖:台北大學提供)
台北大學社工系曾敏傑教授(前排左三)邀請邱文通(前排左二)為學生培力新聞寫作。(圖:台北大學提供)

▲台北大學社工系曾敏傑教授(前排左三)邀請邱文通(前排左二)為學生培力新聞寫作。(圖:台北大學提供)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團隊,在美國石氏基金會的支持之下,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繼續推出「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邀請曾任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股份公司的邱文通創辦人,將運用四周密集的培訓與指導,訓練北大學生具有校園採訪與報導的能力,以便未來投入大學在地實踐,該項訓練課程計有八位同學獲得培訓機會,未來將成為校園採訪報導的生力軍。

計畫團隊表示,這次培訓目的,在於協助學生具有採訪與報導寫作能力、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培寫能力,最終並為《學老誌》儲備編寫推廣人才。訓練內容合計將有四周共十個主題,第一周為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同學活動稿的分享與討論;第二周為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同學讀後感的分享與討論;第三周為《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將討論三項主題,包括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簡評與交流;第四週將和同學共同創發未來可行的執行方案。

邱文通和學生分享新聞的兩項法則,就是5W1H元素與倒寶塔式寫作。其中新聞的5W1H有分門裡與門外,即身為報導者與讀者不同身分,對議題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倒寶塔式寫作指報導時,要先呈現重要的資訊,例如抓住重大議題的時間點,呈現可以獲得讀者關注的標題等,再呈現內文,最後才是延伸輔助的照片、影音或動畫。

他也告訴學生,採訪前最好事先對於受訪者的背景、採訪的主題有所了解,以及確認相關資訊及善用工具輔助,為求採訪的準確性,當下的觀察也是非常重要;擬定的題綱,必要時可以事先傳給受訪者過目。課堂上也將同學繳交的作品當作示範,除了互相學習優點,並提醒同學們的報導內文該如何段落調理及更精簡寫作,以及有些議題相關法律需要熟讀以避免觸法。他也特別提醒挑選照片輔助說明時,須視此篇報導要呈現在哪個場所、讀者為誰而決定。

校方說明,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與社區議題,並於二○二三年九月發行第一期「學老誌」,每一期都有一篇代表性的封面人物報導,也會向專家學者邀稿,呈現學老的不同主題。此次培訓學生採訪報導書寫能力,將可以結合同學們一起加入大學社會實踐,未來同學們也可以參與《學老誌》的撰文,以及陪伴高齡者寫出生命的自傳書,甚至未來投入社會工作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