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將展出大貓熊「團團」標本

[FTNN新聞網]記者陳正敬/台北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今(17)日於教育中心地下一樓為「瀕危動物故事館」舉辦開工典禮。故事館將運用園區保存的重要物種樣本,策劃「瀕危動物故事」主題展區,預計在秋季正式對外展出,亦作為慶祝臺北動物園建園110周年的獻禮之一。今(5月17日)為響應「國際瀕危物種日」並為「瀕危動物故事館」的保育教育展示計畫揭開序幕,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偕同第一銀行副處長方正文及群創光電處長鄭雅莉,一起為「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工祝賀。

大貓熊「團團」的標本(圖/動物園提供)
大貓熊「團團」的標本(圖/動物園提供)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今年是動物園建園第110周年,動物園發展從早年收藏珍奇物種到今日以瀕危動物保育為本,強化動物福祉、保育研究、棲地保護與復育、瀕危物種再引入、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為經營發展核心,「Devoting to Rewilding」正是臺北動物園積極轉型為野生動物保育機構下一個10年目標的自我期許。選在於今(5月17日) 「國際瀕危物種日」動工的「瀕危動物故事館」,將透過動物園持續保存的重要物種,例如大家最喜歡的憨萌大貓熊「團團」,以形態標本等樣貌為保育計畫及成果代言─從瀕危翻轉為易危等級的成功故事,結合動物園建園110周年的13種焦點保育物種,如穿山甲、無尾熊等國際關注物種,倡議氣候變遷行動、國際保育行動合作、向生命學習、翻轉全球物種瀕危趨勢行動(Reverse the Red)等,突顯在生物多樣性持續快速喪失的今天,參與全球保育工作動物園責無旁貸。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從1963年起編寫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全球生物的生存狀態分為9個等級。2006年美國瀕危物種聯盟(Endangered Species Coalition)將五月的第3個星期五訂為「國際瀕危物種日」,目的即在喚起大眾重視因棲地開發、環境汙染、非法獵捕、氣候變遷等因素對於野生生物造成的威脅,以及人們可以如何為翻轉物種生存狀態做出努力。「瀕危動物特展」未來將展出20餘種動物的形態標本,包括穿山甲、射紋陸龜、無尾熊、黑腳企鵝等,其中也包含最受關注的大貓熊「團團」。臺北市立動物園選在今天(5月17日) 為「瀕危動物故事」舉辦開工典禮,透過瀕危物種連結起國際與國內的保育合作計畫,鼓勵大眾也成為參與保育生物多樣性的一分子(Be Part of The Plan),為野生動物保育採取具體行動。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鄉民監察院/北市警記風波連環爆 丁學偉爆料:賴清德暗示張榮興出任警政署長
蔣萬安訪日Sushi Tech論壇演說:造就一個公平而永續的世界
柯文哲稱自己為「台智光檢舉人」 政風處:沒提供證據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