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東三水街市場】我的菜市仔名。叫不老

艋舺是大台北的美食江湖,最有味道的時光任意門就在菜市仔。日治時期老市場變身為文青地盤,市場外依舊是人聲鼎沸的市集,不少美食傳承3代,新世代接班還翻出新花樣,傳統與現代沒有違和感,像是嬉皮場子。

  1. 從空中鳥瞰,新富市場的U形建築很搶眼。
    從空中鳥瞰,新富市場的U形建築很搶眼。
  2. 這一條小街有新富和東三水街2個市場。
    這一條小街有新富和東三水街2個市場。

這一個時光任意門,就在三水街。小街的肚量很大,新富市場和東三水街市場全在這裡,一個是公設市場,一個是民營市場,官民勾搭在一塊兒,在台北稱得上是獨一無二。

  1. 「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把舊日的豬肉攤台變成文創平台。
    「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把舊日的豬肉攤台變成文創平台。
  2. 開幕特展讓玩家由食物遊戲認識老市場。
    開幕特展讓玩家由食物遊戲認識老市場。

日治時期,這一帶是新富町,是新興的有錢人生活圈。新富市場前身叫「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1935年落成,馬蹄形天井、高窗,現代主義風格在當年很時髦,嗅得到記憶中的繁華風景。古蹟建築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改造,今年3月正式亮相,換了個新名字「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1. 「餐桌學堂」由採買到作菜全在市場裡。
    「餐桌學堂」由採買到作菜全在市場裡。
  2. 「MOT CAFÉ明日咖啡」保有老市場的懷舊味道。
    「MOT CAFÉ明日咖啡」保有老市場的懷舊味道。

從菜肉攤到文化鋪子,老市場翻出豐厚生活滋味,豬肉攤擺上了書籍、文創雜貨,白色長廊以櫥窗框住老故事,當代手法的「半樓仔」裝進遊戲式市場學。這裡還飄出食物香氣,別開生面打造市場料理教室「餐桌學堂」,過去市場裡的柑仔店則搖身為「MOT CAFÉ明日咖啡」,重出江湖的老大哥,不減時髦本色。

愛嬌姨打理製冰室40多個年頭,這一門老行業凍住老時光。
愛嬌姨打理製冰室40多個年頭,這一門老行業凍住老時光。

老派傳統也沒缺席,80多歲的老式製冰室依舊坐鎮新富市場,第一代經營者為日本人戶田藤吉,愛嬌姨的公公接下後,每天配合攤商轟隆隆運作。大清早,愛嬌姨一如往常起吊冰塊,切割後火速送到攤頭,「丸合生魚片」第2代老闆娘周媽媽大老遠就喊了,「愛嬌喔,我要2包,卡緊送過來。」

  1. 「丸合生魚片」和「多餃舍」相隔不遠,新舊傳承一如老市場。
    「丸合生魚片」和「多餃舍」相隔不遠,新舊傳承一如老市場。
  2. 這一盤水餃暗藏生魚片世家的故事。
    這一盤水餃暗藏生魚片世家的故事。

傳承3代的丸合生魚片,小攤子擺在老市場門口,60多年來,喜來登飯店、新東南海鮮餐廳都是老主顧,第3代女兒周慧貞還翻出新花樣,和學設計的老公走進市場,開了小清新的餃子鋪「多餃舍」,2個攤子只有幾步距離,生魚片世家不但把東港鮪魚包進餃子裡,連餃子皮也不含糊,以菠菜、紅蘿蔔、紅麴揉出繽紛色澤。

  1. 「大豐魚丸店」從食物到店頭充滿職人精神。
    「大豐魚丸店」從食物到店頭充滿職人精神。
  2. 大豐的炸物收服艋舺老饕刁嘴。
    大豐的炸物收服艋舺老饕刁嘴。

「大豐魚丸店」也是走過一甲子的老字號,接班的第3代小老闆鄭靖騰以職人精神守住家傳好味道,講究用料、作工,細節看得見艋舺人口中「頂真」的飲食文化,店攤風景也顛覆傳統,掛上日風布幔、漂流木招牌,一如老市場注入新生命。

市場裡的角落風景,引人玩味。
市場裡的角落風景,引人玩味。

艋舺的生活縮影和歷史軸線全在市場,傳統與現代沒有違和感共存。誰說老市場只有消逝的記憶與青春?這裡有阿嬤和少年家的美好時光,青春依舊存在!


延伸閱讀
【台北東三水街市場】消失中的台客早餐 飯桌仔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