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某國小附幼「電磁波」高出校園背景值40倍 校方回應了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日(6/13)召開記者會,指出台北市南港區某國小部份教室及附屬幼稚園的電磁波偏高,尤其是附幼電磁波高出校園背景值40倍;校長則表示已規劃改善,希望立委能夠幫忙爭取經費。

陳椒華在今日下午記者會中指出,去年3月就已接獲陳情,表示台北市南港區某國小校園電磁波偏高,造成身體不適,憂心師生健康。陳椒華與團隊找來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帶著電磁波偵測設備,二度到學校實際量測。

陳椒華表示,確實發現校內電磁波最低的背景值0.5毫高斯,然而在樓梯間、附幼、專科教室、廚房等位置的電磁波較高,最高達90幾毫高斯;學生長時間停留的教室則是5到22毫高斯。相較之下,學生長時間所在位置、及部分校內地點的電磁波,比起校內背景值0.5毫高斯,要高出10至43倍。

由於極低頻電磁波有致癌風險,陳椒華在選上立委前就關注相關議題多年,她指出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在2002年已將「極低頻電磁波」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對孩童來說,如果超過4毫高斯,小兒白血病 的風險會增加二倍。

陳椒華指出,瑞士規定住宅、學校、兒童遊戲區等地區電纜線電磁波不得超過10毫高斯。我國監察院在2012年,就曾因學校電纜線電磁波問題,請教育部應督促地方教育局(處)要求各級學校、加強檢查校園內電纜線設置情形,並積極矯正不合規定者。

但是二度到這所學校量測電磁波多數環境超過4毫高斯,有些教室測到超過瑞士限值10毫高斯,陳椒華表示「10幾至20幾毫高斯不等,為背景值的20~40倍,這對發育中的孩子來說,會有提高罹患白血病的風險」。

陳椒華呼籲教育部和台北市教育局應本著「預防原則」,儘速協助學校改善,維護幼兒及學童的健康,並通案全面檢查中小學校園電纜線的周遭的電磁波環境值,若發現超過4毫高斯應儘速改善,讓孩子安全、家長安心。

該校楊姓校長對此表示,校方已經有做改善計畫,希望立委能幫忙爭取經費,而台北市教育局科長黃一正則直言,學校必須修建的設施很多,將優先處理幼兒園部分,最快今年下半年,最慢明年就會改善。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