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盆地「體質不良」!大直民宅塌陷 專家揭2大主因

7日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一帶的巷弄內發生房屋下陷意外,事件曝光後震驚外界。地質學專家、氣象局地震中心前主任郭鎧紋8日指出台北盆地地質屬較為鬆軟的沉積層,大多以爛泥巴為主,但這次發生民宅坍塌區域,屬於土壤液化低潛勢區域,基本上不去破壞的話不會有問題,但因人為疏失,沒注意大雨帶走泥沙導致連續壁破洞,最終引發這次事故,就像有人「先天體質不良」,風一吹就容易感冒。

基泰建設負責的工地發生下陷意外,現場災情嚴重。(圖/東森新聞)
基泰建設負責的工地發生下陷意外,現場災情嚴重。(圖/東森新聞)

郭鎧紋為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地質學研究所博士,過去擔任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20年,每當有地震發生,都會在電視機前為觀眾精闢解析。在攻讀台大地質研究所時曾經以台北盆地作為研究主題,這次台北市大直民宅傾斜發生後,郭鎧紋表示,從地質學來看,這次大直街民宅塌陷事故,很明顯是人為疏失造成。

台北盆地NS-1地層剖面圖。(圖/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提供)
台北盆地NS-1地層剖面圖。(圖/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提供)

郭鎧紋說明,台北盆地大約從40萬年前,由淡水河的三大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將礫石、砂、泥等慢慢堆積成台北盆地,由於先天體質就不佳,地質屬於鬆軟的沉積層,水土保持本來就比較不容易,不過若沒有破壞不會造成大問題。但這次因為人為疏失關係,連續壁破裂導致民宅倒塌,「打個比方,一個人先天體質不良,風一吹就感冒。」

下塌意外發生地區屬於土壤液化低潛勢區域。(圖/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提供)
下塌意外發生地區屬於土壤液化低潛勢區域。(圖/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提供)

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目前可供民眾查詢自家住宅受到土壤液化影響的程度,輸入門牌、路名、地標即可了解詳情。系統裡也能讓民眾進行影響程度簡易自我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建物樓層、建物建造年、建物地下室層數、建物基礎型態。

可在系統內進行住宅的簡易評估。(圖/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提供)
可在系統內進行住宅的簡易評估。(圖/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提供)

 

(封面圖/東森新聞、台北市政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大直住戶「連滾帶爬逃出」 王世堅怒轟:這裡不是烏克蘭欸
大直民宅塌/先知?塌陷前「早有貼公告」 住戶無奈了
大直民宅傾斜「1樓全下陷」 25戶居民緊急疏散

看更多相關新聞
想跳過賠償!基泰「請住戶簽合作興建意向書」受災戶氣炸
建案坍塌頻傳哪邊出問題?專家:政府、廠商、民眾環環相扣
施工不慎致大直街民宅下陷 基泰建設2度發重訊:不會規避責任
北市府開鍘!基泰建設與福益營造 建管罰27萬、勞檢最低30萬
氣壞了!王世堅提告基泰建設涉公共危險 批都發局、建管處「共同預謀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