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神農宮 變身慈悲關懷站

中國時報【吳堂靖╱台北報導】 有277年歷史的台北市定古蹟士林神農宮,自2008年起集結地方志工,提供長者關懷、養身茶DIY、共餐等服務,地方信仰中心搖身一變成為社區關懷據點。去年,神農宮進一步串聯市立聯合醫院及教育單位,終在6日正式掛牌,成為台北市首座「慈悲關懷社區」,也是亞洲第二個。 集結資源 服務長者 神農宮董事長、舊佳里長何逸松表示,所謂「慈悲關懷社區」的觀念,源自於國際慈悲關懷憲章創辦人、英國公共衛生教育及臨終關懷專家Allan Kellehear,意指提供關懷的過程中,逐步傳遞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拒絕心肺復甦術(DNR)等觀念,讓民眾有機會自主選擇臨終前的醫療行為。 何逸松說,舊佳里過去即以神農宮作為社區關懷據點,長年以來集結地方資源提供社區關懷,去年起又與聯合醫院合作,提供眼科、復健、失智症的到府諮詢服務。 Allan Kellehear日前到訪台灣時,認為這裡的服務與慈悲關懷社區觀念相近,因此,台北市首個慈悲關懷社區在6日揭牌成立。鄰近的洲美里可望成為下個慈悲關懷社區。 聯合醫院 投入照護 市長柯文哲昨天出席揭牌儀式,宣布將4月6日訂為「台北市國際社區慈悲關懷日」。他說,台灣的宮廟就像西方國家的教會,都是社區內很重要的力量,以神農宮來說,先是讓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唱歌、共餐,最後引進社區安寧等服務,很感謝在地里長、市府局處,成功把衛生、社會福利與社區整合在一起;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也說,士林區舊佳里慈悲關懷社區是繼印度之後,亞洲第二個實踐範例,提供長照服務與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