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民代籲公車業者 用加法考量營運

台北市公車自2019起實施上下車刷卡,以便業者做路線優化,市議員提醒,公車應以服務為主,用「加法」作為路線、站點的營運考量,因應新設企業和捷運路線也要一併通盤考量。(劉彥宜攝)
台北市公車自2019起實施上下車刷卡,以便業者做路線優化,市議員提醒,公車應以服務為主,用「加法」作為路線、站點的營運考量,因應新設企業和捷運路線也要一併通盤考量。(劉彥宜攝)

台北市公車實施上下車刷卡後,已調整112條路線。市議員表示,常接獲民眾陳情,盼公車深入社區增班、增站,但業者考量營運成本均不願意,公車業者每年獲得市府補助,應要以服務為主,用「加法」思考路線營運,並因應新企業設置及捷運興建,也要一併通盤調整公車路線,班次變少的同時要提供更好的服務。

國民黨議員李明賢指出,接獲最多民眾陳情的案件是希望公車深入社區增班、增站,但業者考量營運成本都予以拒絕。路線優化雖有必要,但公車每年獲得市府補助,應該要以服務為主,若考量成本就刪減路線,和大眾運輸系統的初衷不符,因此路線還要考量便民,用「加法」作為路線、站點的營運考量。

民進黨議員陳怡君質疑,許多民眾向她投訴公車服務品質不佳,包括長輩反映常發生公車急煞,平均1個月就有1件因急煞導致受傷的案件,以及輪椅族搭公車發現安全扣等設施設備損壞,造成無法固定位置而有安全疑慮。

陳怡君說,也有不少民眾不滿公車班次太少,導致等待乘車時間過久,她尊重公車班次變動有專業考量,但班次變少的同時,業者也要提升服務品質。

民眾黨議員陳宥丞則說,除脫班讓民眾深受困擾外,因應台塑企業總部搬遷至內湖,未來捷運東環段施工完成,甚至輝達(NVIDIA)若落腳南港,有新的捷運、產業,公車路線也要一併通盤調整,此外,比如新北市汐止、內湖東湖地區出發的公車,往往要行經漫長路線才會抵達目的地,許多民眾反映希望增加直達路線減少繞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