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劉姓家族的虱目魚丸湯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台南是虱目魚的故鄉,
用虱目魚作成種類繁多的料理,
台南也居全台之冠,
其中傳承百年的虱目魚丸湯,
更是台南在地人的元氣早餐,
在眾多商家中,
以劉姓家族三代經營最具代表性。
「鏗!鏗!鏗!魚丸湯喔~」,
後來只剩下「鏗!鏗!鏗!」是60歲以上台南人的共同記憶,
那就是開啟劉家虱目魚丸湯的第一代「劉清泉」,
推著手推車敲著鐵碗在台南市沿街叫賣,
民國40年代一碗只賣新台幣0.5元。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劉清泉」兩個兒子也繼承父業。
兩兄弟存夠了錢後,
哥哥「劉甘委」在中山路8巷購屋開起「阿川虱目魚丸」,
販賣菜色也增加許多,
除了家傳虱目魚丸以外,蝦丸、肉丸、肉餃、粉腸、
脆腸、虱目魚肚、魚皮、魚腸、骨肉、
滷蛋、豬腸、油豆腐、肉燥飯、
冬粉、油條、紅茶等項目;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弟弟「劉龍雄」在忠義路二段84巷天壇前也購屋營業,
但他仍然保持只賣虱目魚丸、
魚皮、魚肚、蝦丸、粉腸、冬粉、油條等,
至今兩兄弟年紀都已經80歲上下,
為保持家傳手藝仍然在開店經營。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台南市政府仍在民生綠園時,
每天清早「劉甘委」全家總動員,
還無法消化用餐人潮,
食客幾乎都要在店外等候座位。
市政府遷到五期重劃區現址,
顧客雖有減少,
但仍然需為了一碗虱目魚丸湯大排長龍。
然而樹大總是要分株,
女婿在台南市東區東門路1段156巷開起「阿忠魚丸」,
後來又在永康大橋開設分店;
大兒子在開山路開了「永記虱目魚丸」,
誇張的是生意好到要用「抽號碼牌」的方式來決定先後順序;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女兒在府前路一段開「第三代虱目魚丸」,
採取類似自助餐方式點餐,
也擁有基本客戶群。
在兒女紛紛自立後,
劉甘委有感於人手不足,
遂把店面連帶生財器具租與徒弟「李昆泰」。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租約到期後「李昆泰」和越南籍太太在大同路一段自立門戶,
為了感念手藝傳承自「阿川虱目魚丸」,
不只把店名取為「川泰號虱目魚丸」,
連店內裝潢幾乎是「阿川虱目魚丸」的復刻版。
「劉甘委」目前繼續負起經營「阿川虱目魚丸」的重責大任,
並且要將一身精湛手藝傳授給乾女兒,
希望劉家的家傳美食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郭英斌)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台南很多美味小吃的經營者,
都已經是第三、四代甚至更久,
後代都以戒慎恐懼的心理,
深怕砸了先人遺傳下來的好口碑來從事家族行業的傳承,
這是台南人的堅持,
也是大家能夠享用台南美食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