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南門古蹟百年南洋杉被砍 民間籲重啟樹木委員會

工作人員手拿電鋸,把已經砍倒南洋杉切成段,再用重型機具鏟走,只留下一個大樹洞。

這是台南大南門古蹟公園裡的樹木,今(2024)年7月無預警遭斷頭,引發公民團體抗議,認為樹木有生命,也是城市文化的指標,應要建立樹木風險健檢評估機制,避免成為砍樹藉口,讓台南淪為環境不友善城市。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指出,「你用樹木委員會,遇到台南市範圍有樹木議題時候,可以透過比較專業者、比較緊密的討論,再去決定每一棵樹必須要怎麼處理跟對應。」

文史工作者李文雄表示,「告示牌一草一木都是精心設計,都不可去傷害到,你說整排都斬腰,我實在看不下去,不知道委員會怎麼決定。」

護樹團體強調,救樹首要是了解病灶、改善棲地環境,並非得病卻只有投藥或是砍除,根本是用錯方法。

其實早在5月,台南東區的烏桕巷也貼出公告,要移除3成的樹木,經過當地居民抗議後才暫緩,質疑市府移除珍貴的百年老樹,卻沒有公正的評估標準。

民眾認為,「我覺得樹木跟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其實如果可以醫治他,就盡量用醫的。」、「畢竟樹要長成,需要花一段時間,當然我覺得,有立即性的危險還是必須要採取相關措施。」

公民團體呼籲,不要再單方面公布砍樹,呼籲重啟樹木委員會納入專家學者意見。

台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管理科長林志穎回應,「你說一個大平台,其實不一定合乎每個機關的需求,所以還是回歸到各機關去處理自己的樹木,因為每個機關都不相同,像我們跟文化局屬性非常不一樣,變成他們去處理,我是覺得也比較彈性。」

民團強調,樹木健康度不應只有依賴儀器檢測,更應綜合考慮樹木所在的環境條件,包括土壤品質、排水系統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樹木的健康和結構強度,而非僅從植物病理的角度來判斷。

市府表示會重新檢討,也會研議重啟樹木委員會,且把檢驗數據公布在網路上,跟民眾建立共識。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旅日藝人翁倩玉鍾情版畫 首度返故鄉台南開展
久旱導致蟲害多 牡蠣收成率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