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26)台南苦力早餐吃牛肉湯?

江湖傳言,牛肉湯是台南傳統早餐,是早年安平碼頭苦力吃的,因為是勞力活,所以必須來碗牛肉湯補充蛋白質,以增加活力;離譜了,江湖傳言胡扯,當然不可信。

這個傳言有幾個謬誤,第一,安平作為主要進出口岸是在荷治與明鄭時期,到了清領後期,安平重要性銳減,貿易或人員進出口都轉到更靠近市區的五條港,即現今神農街一帶,安平已經沒有碼頭苦力;再說,牛不是台灣原生動物,是荷治時期荷蘭人專程由印尼引進,作為農耕輔助生產工具,捨得殺給苦力吃?

第二,台灣開始吃牛肉是日本人帶進來的,日本人原先也不吃牛肉,吃牛肉是荷蘭人教的,所以台灣人吃牛肉是日本人的「兩級傳播」傳到台灣,在《台灣日日新報》都可以看到賣牛肉的廣告,是高級的食材,賣牛肉的是日本人開的店,銷售對象也是日本人,碼頭苦力是吃不起的。

第三,此說忽略了台灣人與牛的感情,從荷治、明鄭開台至戰後,耕牛都是農家極寶貴資產,也被視為家中一份子,戲劇《牛車來去》中的牛就是這樣的角色,即使耕牛年邁不能工作,有些農家也會養它一輩子,所以早年台灣人不殺牛、不吃牛,也沒有牛可吃,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本省籍長輩自己不吃牛,也告誡子孫不能吃牛。

第四,戰後外省移民遷入台灣,外省人是有吃牛肉,但當時外匯管制,根本沒有開放牛肉進口,牛肉來源都是極少數的淘汰耕牛,被狠心的主人推入「火坑」,來源少價格當然昂貴,會購買的只有少數外省富裕家庭,所以絕不會是苦力吃的。

台南牛肉湯興起是近30年的事,現在的牛肉湯,用的是進口乳牛,而不是在地的黃牛,現在耕種用不著牛,所以無論黃牛、水牛都很少農家飼養;會養牛的是專業酪農,農場會圈養乳牛,而且自行繁殖,當乳牛產下小牛,母的就養大泌乳作為奶品,賣給像義美、味全之類的食品公司製作成鮮奶,公的也養大,但當肉牛用,而母牛沒有奶也淘汰當肉牛,所以牛肉湯是台灣酪農產業興起後的周邊產業,早年碼頭苦力吃的網路傳言是胡亂編的,當然不可信。

事實上,飲食是一種文化或文明,隨著社會變遷而不同,戰後凋敝,台南人的早餐是稀飯,在家裡吃過才出門,哪有閒錢在外面吃,吃稀飯配甚麼菜?大都是前晚晚餐剩下的菜餚湊合著吃,講究一點的家庭會有早餐專用的醬菜。

早期賣醬菜的是有頂的攤車,由販者步行拉著,車上掛著銅鐘,行進時會撞擊出聲,車停止時販者也會撞鐘,以通知街道兩旁住戶「醬菜車來了」,主婦聽到鐘聲就會拿著盤子出來挑選,這是早年台南也是部分台灣城市的清晨街景。

大部分的醬菜都是醃漬的,而且是素食,台南一些老婦人習慣吃「早齋」,即早餐不碰葷臊,所以醬菜成了唯一的選擇,醬菜依其原料可分為以下幾類 —

黃豆類:豆棗(黃豆粉和水攪拌,高溫熬煮擠壓再切條狀);

麵粉類:麵筋、麵腸;

瓜果類:醃瓜、蔭瓜、醬瓜、醬冬瓜、菜脯(蘿蔔乾醃製)、皇帝豆;

蔬菜類:大頭菜、菜心(花椰菜莖,切片醃漬);

種子類:破布子、黑豆;

筍類:筍茸(竹筍嫩芽)、筍尾。

另外作為甜食的紅豆泥,也會出現在醬菜車,作法也很簡單,大紅豆煮熟撈起,加上砂糖加熱攪拌即成,又稱花豆或甜豆,以甜食佐稀飯實在有點怪,但豆棗一樣也是甜甜的。

或許有人會問,台南人早餐吃不吃蛋,也吃,但不是荷包蛋,荷包蛋是外省作法,而且煎荷包蛋要一人一個,一家五口,早餐就要吃掉5顆蛋,負擔不起,在早年雞蛋可是高等食材;台南人早餐吃蛋的作法,是打2顆蛋,然後加入2匙砂糖和蛋黃蛋白一起打散,加少許醬油,再下去煎,吃起來甜甜的,配稀飯吃一點都不違和。

稀飯配醬菜,雖然可以飽,但撐不了多久,所以早期農家約上午10點就得提供點心,在市區也是,如果家裡蓋房子,請來工匠,在10點左右主家也要提供點心,12點工匠再吃自己準備的中餐便當,下午4點主家再提供一次點心,點心通常是紅豆湯、綠豆湯或桂圓米糕,仙草吃不飽,只能當甜點飲料,不能當點心。

戰後台灣一下子來了百萬外省移民,台灣人早餐有沒有受影響?至少台南人沒有,外省的燒餅油條豆漿,都屬外食,外食要額外花錢,早年窮,可消費不起;但油條倒是台南原有的傳統配菜,稱「油炸粿」,早餐會去買一或二條,然後剪塊,以油條沾醬油佐稀飯,全家分食。

饅頭呢,戰後有一些早早退伍的外省軍人,騎著舊腳踏車,後面擺個木箱,裡面用多層的蒸饅頭布巾保溫,沿街叫賣,後來或許生意不錯,用了機器製作,叫賣聲就從「饅頭」改為「機器饅頭」,相較現在的高檔甜食都強調手工製作,早期稱「機器饅頭」,似乎更有科技感或賣點,就和現在凡事都冠上AI一樣。

外省饅頭有沒有被台南人拿來當早餐?沒有,外省伯伯叫賣饅頭都在下午,買的人都拿來沾醬油當傍晚點心,套句現代的話說,饅頭就是下午茶。

經濟富裕後,台南人的早餐也悄悄改變,但至今還有三種早餐態樣,台南人仍持續捧場中,就是虱目魚粥、菜粽與蝦仁飯,前二者前文已有介紹,蝦仁飯用的蝦是「火燒蝦」,因蝦體通紅所以稱為火燒蝦,台南最著名的是矮仔成蝦仁飯。

現在台南人的早餐還有一項新流行,就是肉燥飯加魚丸湯,推薦健康路的「川泰號」,老闆叫阿泰,高中讀南二中,算是很會讀書,但他不讀大學,選擇去賣「油湯」,也就是餐飲業,拜師阿川學藝,阿川的店在民生綠園青年路的巷子裡,以肉燥飯魚丸湯聞名台南,後來阿川師老了退休,阿泰就自行創業,店名「川泰」,表示不忘師傅提攜,阿泰不讀大學,但賺的錢遠比讀大學的同學多,誰說一定要進大學?

牛肉湯是近30年興起的台南飲食明星,用的是溫體牛肉,切成條狀,擺在碗內再淋上熱湯,做法和越南牛肉河粉一樣,食用時牛肉湯要加薑絲、蔥末,並用米酒提味,味道真的鮮甜;而更特別的是店家很體貼,肉燥飯免費吃,一大電鍋的白飯,旁邊有肉燥,隨客人添飯食用,點一碗牛肉湯,再加免費的肉燥飯,一餐就搞定了。

賣牛肉湯有底子後,店家就會升級為牛肉鍋,就是傳統火鍋的形式,但牛肉按盤或按牛肉部位等級計價,牛肉鍋肉品都是當天由台南善化屠宰場直送,看肉新不新鮮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擺肉的盤子做45度傾斜,觀察肉品時否會滑動溜出盤面,不滑動是當日現宰,肉質新鮮方能和盤子黏在一起,若有冰過,退冰出水,就不會黏了。

牛肉鍋的吃法是輕涮,幾秒後,在肉質略紅時離鍋,不需要熟透,吃時可沾佐料,也可不沾,佐料每家店也不同。台南賣牛肉鍋有很多家,除肉質外,各家都以湯底決勝負,熬湯底材料,不外乎是老母雞、大骨、蔬菜、水果,但每家都有其特殊配方,而每天宰的牛狀況不一樣,牛肉品質也會有差異,這要跟老闆熟,他就會特別招呼。

到台南玩,單人或兩人就吃牛肉湯,4人以上就可以試試牛肉鍋,若剛好去安平,就去找「阿財」的店,若在台北,想念台南溫體牛肉鍋,就去復興北路或國父紀念館對面的「宣牛」;牛肉鍋並不便宜,客單價近千元,所以以後不能說牛肉湯是碼頭苦力吃的。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台南建城400年(12)台灣第一所中學也在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13)134年前,台南就有盲人學校

台南建城400年(14)台南有座永華宮,和天地會有關?

台南建城400年(15)接官亭,接過那些官?

台南建城400年(16)台南求考運,要到哪裡去拜拜?

台南建城400年(17)那些年在台南,有人用電影票換選票

台南建城400年(18)來台南拜月老求姻緣

台南建城400年(19)來府城轉大人,躦桌腳「做十六歲」

台南建城400年(20)府城嫁娶從「合八字」開始

台南建城400年(21)以夷制夷的億載金城

台南建城400年(22)呷飯皇帝大,從「吃」認識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23)不吃甜,不要說你喜歡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24) 滿樓紅袖招:寶美樓

台南建城400年(25)《安平追想曲》,追想了些甚麼?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