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市白蓮霧樹僅存38棵 產期將近藉行銷盼復育

走進農民王昆隆的家中庭院,可以看到高度達3層樓高、樹齡超過百年的白蓮霧樹結實纍纍,而地上掉滿了白蓮霧果實,更是早期新市地區家家戶戶都可以見到景象,不過隨著都市發展,新市地區的白蓮霧老樹數量逐漸下滑,20年前列管的90棵白蓮霧老樹,如今剩下38棵。

白蓮霧農王昆隆表示,「你如果在地人每戶前後一定都有種。都市發展大家要蓋房子,大部分都砍掉了,也有人賣掉。」

白蓮霧農鄭明堂指出,「像我這個年紀還在顧,年輕人不接手。為什麼不接手?不划算。1年收1次,要顧整年。花期出來要忙3個月,都在這邊忙。」

白蓮霧樹在新市區有「家樹」稱號,果實比起一般的蓮霧比較小,也多了一些香氣。早期農村社會依庭院大小都會栽上好幾棵,多年前地方人士也發起復育活動,盤點老樹保護,再培育新苗,全盛時期超過500棵,年產量達1.5萬台斤。

但因白蓮霧樹缺乏經濟效益,隨著農民高齡或土地出售,數量越來越少,能撐得住的都是抱著傳承心情。

新市區長譚乃澄透露,「原生種口感如果有冰起來、冷凍一下,清清甜甜涼涼的,但是也有酸酸澀澀感覺。種了2分、3分地,照顧不易就毀掉了。有農民種60幾棵,剩下30幾棵,當然也有1、2位農民很認真照顧,可是量真的越來越少。」

民眾出售土地後,有的不捨老樹被砍,也會將白蓮霧樹捐給公所,公所近1年來就協助將3棵白蓮霧樹移栽到活動中心,不過後續養護管理也是1個問題,儘管如此,隨著白蓮霧6月進入產期,新市區公所也將辦活動行銷,盼能夠將新市白蓮霧美名傳承下去。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蜜風鈴蓮霧11月將迎盛產期 果農憂轉內銷釀價格崩盤
脆梅進採收期 台東農民:採收量恐僅2-3成
台東臍橙大豐收 與郵局開闢行銷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