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查製毒 K他命五千公斤

台南查製毒 K他命五千公斤

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破獲位在台南、嘉義交界的一處製毒工廠,查獲的K他命成品、半成品共5268公斤。調查局說明,這是國內所查獲最大型的K他命毒品工廠。

(林憲源報導)

法務部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聯合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刑警大隊、海巡署第四海巡隊及高雄憲兵隊等單位,報請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李怡增及臺南地檢署檢察官王聖豪共同指揮偵辦,於107年8月10日在臺南市白河與嘉義縣水上鄉交界處一偏僻棄土場房舍內,破獲「中國大陸製毒原料、設備及技術整廠輸出來臺之大型製毒工廠」,現場逮捕製毒師傅林某、黃某等5人,查扣愷他命毒品成品、半成品合計5,268公斤,及時遏止大量愷他命毒品流入市場。

調查局今年5月接獲海關通報,發現30歲的吳姓男子以紙漿原料聚丙烯酸為名,從中國進口5大箱共約120公斤的化學原料來臺,經試劑檢驗有愷他命毒品反應,懷疑是新興毒品,立刻送交調查局鑑識科學處檢驗,果然發現此原料是前年在歐洲首度被合成,且尚未被聯合國或任何國家列為管制的化學原料愷他命(K他命)變種-N甲酸叔丁基酯去甲基愷他命(類愷他命,化學分子式為C17H22CINO3)。由於類愷他命的迷幻效果與愷他命(化學分子式為C13H16ClNO)極為相近,屬於同一化學家族,更可用簡單的製程即還原成愷他命,法令上雖尚未被列為毒品,惟仍係製毒原料。

高雄市調查處主導成立專案小組,秉持行政院所頒定(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及台灣高等檢察署訂定之安居查緝計畫,對重大毒品案件全面溯源之政策方針,投入大量人力持續監控吳嫌,並縝密分析渠交往脈絡及活動地緣關係,7月初確認集團主嫌林姓男子(75年次、有槍砲、組織條例前科),改以化整為零、以分批少量多次方式,利用國際航空快遞,自大陸地區進口該類愷他命製毒原料併採購相關製毒設備來臺,且頻繁與製毒師傅黃姓(71年次、強盜前科)聯繫,並邀集某環保公司棄土場負責人黃姓(48年次、廢清法前科),提供位於嘉義水上及臺南白河交界三不管地帶之偏僻棄土場房舍作為製毒處所,待大量製毒原料、機具設備及化學葯劑運進棄土場,製毒師傅日夜趕工之際,專案組即展開搜捕行動,一舉搗破該大型製毒工廠,並逮捕林

姓男子等五名共犯,當場查扣愷他命成品、半成品合計五千餘公斤,係國內史上最大型之愷他命毒品工廠。

該製毒工廠內,擁有自大陸地區引入製造愷他命毒品3種主要製程之全部機具設備,顯見,大陸之製毒原料、機具設備及技術,己隨兩岸物流快速、便捷,而被引進來臺。毒梟原在愷他命原料鹽酸羥亞胺未列入管制物品前,自大陸大量蒐購鹽酸羥亞胺並以合法方式寄運至臺灣,再利用簡單之加熱異構化製程製造三級毒品愷他命,但在96年我國將鹽酸羥亞胺列為四級毒品後,毒梟無法再以合法管道大量取得,為牟取不法暴利,改以製程較為複雜之方式,利用未管制之溴酮進行化學反應合成氯胺酮(即愷他命毒品),高雄市調查處於106年先後破獲侯某等在高雄大寮工業區、李某等在屏東三地門鄉等製毒工廠,即為此類案件,此次發現兩岸毒梟再度勾結,鑽研法令漏洞,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尚未正面表列為毒品之「類愷他命」走私來臺後,再設置大型製毒工廠,以快速不易被

查獲之製程大量製造愷他命毒品,幸經調查局及早發覺而破獲,將心存僥倖之兩岸毒梟集團澈底瓦解,避免民眾再次遭到重大毒品危害。

調查局說明:為有效遏阻新興製毒工廠急速擴散林立之勢,調查局將積極匯整近期查緝走私及製造等具體案例及相關鑑驗結果,報請法部毒品審議委員會通過決議,建請正式將「類愷他命-N甲酸叔丁基酯去甲基愷他命(化學分子式為C17H22CINO3)」列管為第四級毒品-毒品先驅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