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社大編織美麗海洋生態

台南社大邀請海洋珊瑚編織創作者黃淑真(中),帶領學員編織美麗的海洋生態。(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社大邀請海洋珊瑚編織創作者黃淑真(中),帶領學員編織美麗的海洋生態。(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社區大學最近在大成校區展開「海洋工作坊:造礁計畫」,邀請海洋珊瑚編織創作者黃淑真駐校,教學員以各種回收毛線及勾針等簡單工具,編織創作海洋生物,營造美麗珊瑚礁岩生態。這些作品即日起在大成國中篤行樓一樓樓梯轉角空間展出,將展到明年三月。

台南社大造礁計畫負責人王複蓉表示,海洋珊瑚編織創作者黃淑真十一月下旬起,分兩階段計六天的時間,帶領擅長編織的社大學員和民眾近三十人,接力編織創作水母、海馬、章魚等海洋生物,將社大所營造的走廊開放空間布置成海洋礁岩生態,希望透過創作與展覽,提醒民眾關注海洋汙染及氣候變遷。

王複蓉指出,「幻想,我的海洋:造礁計畫」是大成國中篤行樓樓梯轉角的凸型空間完成後的第一檔開放展覽,連結台南社大歷時十六年的海灘廢棄物監測,邀請創作者駐校認識台南海洋及海灘現況,引動學員共同參與海灘廢棄物監測,再善用回收毛線及日常生活回收物件,以勾針編織及針線縫合,創作出想像的珊瑚礁岩顏色及樣態。

創作者黃淑真表示,為了觀察最真實的海洋生態,她還特別去學潛水,再透過編織與想像力,呈現海洋的美麗。只是近年來因為暖化,讓珊瑚不再美麗甚至白話死去,實在令人心痛,因此她利用休假時間來參加台南社大十一月的海灘廢棄物監測行動,也跟造礁計畫的學員一起到海邊撿垃圾。

「幻想,我的海洋:造礁計畫」展覽預計展到明年三月,對珊瑚編織或關心海洋生態的民眾,可配合大成國中校園防疫及進出管理,自行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