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稻作染穗稻熱病淪空包彈 台南11號受損最重

走進以無米樂聞名的台南後壁區,看到的是綠油油的稻米田美景,不過這些大約再過20天就要收稻的稻米田卻出現「白穗」的景象,部分農田好一些,白穗較少,有些卻是一大片,而且不僅在後壁區,包括官田、下營、新市等地都有類似狀況。

台南後壁稻農周先生說道,「當時下的雨影響,比較晚的就沒得白穗,氣候性的,白穗就不會灌漿,就變成空包彈了,1年2季休耕沒顧,今年好像肥料抓比較強。」

米廠業者黃麗琴表示,「一個是稻熱病、一個二化暝蟲咬的,可是目前看起來幾乎都是稻熱病  ,今年稻熱病比較嚴重,跟氣候也有關係,今年氣候熱不夠熱、涼不夠涼,所以這就是最適合稻熱病發生的時候。」

台南農業局科長許文耀則指出,「初步調查評估差不多1到3成受損,因為水稻已經不適合天然災害救助,回歸水稻保險。」

勘查後發現,造成白穗的原因可能就是穗稻熱病,出現空包彈的稻穗以台南11號最為嚴重,平均稻穗超過2成災損,對此也有民代要求農糧署勘災,希望全面盤點台南1期作穗稻熱災情。

另外,東山區也出現絲瓜受損情況,當地農民懷疑氣候關係造成。

台南東山絲瓜農張國祥提到,「一般是氣候溫差太大,所以絲瓜產量差,如果太熱的話就比較沒有辦法採收,結果率就會更差,這時候應該是產量最高的時候,現在不到1到2成。」

東山絲瓜的農損程度,目前仍待公所查報的狀況作統計,南市農業局呼籲,農友如有災損要盡速向公所通報。至於稻米受損,受影響的農民也盼望相關單位盡速啟動水稻保險理賠作業,讓農民安心維持生計。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糯米玉米價格差 台南農民開放民眾自採
台東傳稻熱病 農改場籲農民合理化施肥
雲縣六鄉鎮稻熱病疫情 感染面積約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