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蚵棚回收海廢多 環團籲禁用保麗龍、發泡塑膠

來到鹿耳門溪跟曾文溪之間的海邊。7日上午,環團成員目擊現場堆置許多蚵棚,及開始崩解的發泡塑膠浮具,美麗的海岸線瞬間變樣。疑似是海上來不及回收的蚵棚被沖上岸,為此漁港所長趕緊澄清,是蚵農自主回收。

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長張順得表示,「最近是蚵民要把蚵棚回收的最後1個月,用船把它拖到岸邊,委外廠商會把它拖到一個暫置區後,做整體的去化。」

市府表示會派廠商回收,但環團觀察崩解、碎屑四散的浮具,近年俗稱保麗龍的EPS浮具雖大幅減少,但取而代之的發泡塑膠EPP浮具,仍會崩解破碎。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政府說要改進,然後現在用了所謂的EPP,但是EPP其實只是換了1個材質,它跟保麗龍其實是一樣的製程,裡面其實是很容易破碎的,比保麗龍還容易破碎。」

破碎浮具在岸際形成塑膠微粒污染,成為沙灘的主要污染源。環團呼籲政府,盡速以PE硬式浮桶全面取代EPS及EPP材質浮具。

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長張順得表示,「今年我們就會來修改,我們的自治條例,來辦理保麗龍去化。針對發泡式的浮具,我們也都沒有再補助了,然後

我們會用PE(硬式浮桶)的部分來做輔導。」

漁港所表示,蚵農多半節儉,能用則用,需要逐步輔導。另外近年為減少海廢推廣的新式蚵棚,則因結構還無法抵禦強颱,仍在試驗階段,已請專家學者共同研發改進,希望從各方面改善蚵棚變海廢的問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颱風杜蘇芮重創中國 保麗龍隨海潮飄至馬祖
連日大雨過後 台南出現4公里「垃圾海岸」
資源回收需確實 紙類、塑膠再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