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偏鄉小校跨校共學 提升競爭力

台南市百人以下學校107所,不到50人的就有47所,市府教育局發現,全市三至八年級學力測驗表現,偏鄉小校因缺乏競爭,低於全市平均,為避免小校班級僅個位數學生,但「小學前3名,國中變倒數前3名」,將透過整合偏鄉小校跨校共學,提升偏鄉學童的學習力。

少子化浪潮襲來,使得小校有「愈來愈小」的趨勢。今年全市雖僅南化區瑞峰國小一年級新生人數掛零,但小一新生個位數的學校高達數十所,113學年起更有4所分校將停辦,包括後營國小金砂分校、北門國小玉湖分校、六甲國小湖東分校、龍崎國小龍船分校。

台南百人以下學校為國小94所、國中13所,與歷年校數差不多,但不到50人的學校則較以往增加,國小43所、國中4所,班級人數幾乎都是個位數。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小校因學生人數少,缺乏同儕競爭,假設每學期考試都前3名,但很可能升上國中卻發現自己是倒數前3名,這絕對不是辦學所期待的。

他說,教育局整合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以2校結盟形式促進跨校共學,從2020年開始針對偏鄉辦理跨校合作創新學習計畫,透過將小校帶往大校上課,藉由課程合作結盟,增加同儕互動機會,也能保障偏遠地區學生的受教權。

教育局提到,班級學生數個位數的學校,往往因同儕競爭少,平常也沒什麼人可以互動、對話,在所謂做報告或口語表達能力,可能較為吃虧,結盟多了社團學習、同儕相處,以打開學生的眼界。

今年共計13組26所學校執行跨校合作創新學習,關廟區崇和國小全校31名學生,暑假過後,二、六年級每周2天將到鄰近的文和實小上課,校長陳彥良說,人口不斷外流加上少子化,學生人數逐年減少,這是現實,盼藉由校際資源整合,達到共享資源、增加同儕刺激,期能藉此升小校學生的各方面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