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扛茨」走溪流 體驗庄民互助遷村生活記憶

南部中心/鄭博暉、林俊明 台南市報導

台南市的安南區,有台灣僅有的「竹籠茨」建築文化,為了讓民眾認識,台江住民百年前對抗水患的歷史,公部門和博物館以及地方合作,舉辦「扛茨走溪流」活動,市長黃偉哲和民眾一起扛起,數公噸的竹籠茨,體驗早期庄民,互助扛茨遷村的過程。

市長黃偉哲領軍,上百民眾同心協力,扛起了這棟竹籠茨,這是安南區先民,曾經的生活場景,為了和大自然共同生活,保護自己的家與財產,先民就這樣扛起了茨,走過溪流搬家。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我們實際面對大自然的情形,要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所做的努力。


「扛茨」走溪流!喚起大眾關注台南史 反思環境變遷帶來影響
「扛茨」走溪流!喚起大眾關注台南史 反思環境變遷帶來影響



參加民眾說,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活動。也有人表示,因為大家同時扛起來,那力量會變得不一樣。扛茨走溪流活動,在2018年由台灣歷史博物館,帶領溪南寮和地方庄頭發起,讓這段遷徙的回憶,重新進入居民和大眾的視野。接續兩屆由地方自辦。睽違兩年由市府發起,第4屆的「扛茨走溪流」。


「扛茨」走溪流!喚起大眾關注台南史 反思環境變遷帶來影響
「扛茨」走溪流!喚起大眾關注台南史 反思環境變遷帶來影響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長久以來因為我們庄頭,在曾文溪畔,為了要躲避水患,溪畔旁躲大水就扛起自己的厝,搬移到安全的地方。手工打造的「竹籠茨」,已經由台南市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保存者李養老先生率工班製作,材料主要就是竹子和茅草,扛竹籠茨需要上百人,雖然辛苦卻是珍貴的體驗和文化傳承。

竹籠茨保存者李養強調,我們都靠那兩枝天父地母卦,那兩枝丈篙高度深度,就靠這兩枝而已。李養口中的天父卦和地母卦,出自魯班經,建材長度中帶有尺度的吉凶,同樣也是逐漸失傳的技藝。藉著活動,希望喚起大眾,關注這段特殊的台南史,進一步反思,環境變遷和當代人們的關係。


原文出處:「扛茨」走溪流!喚起大眾關注台南史 反思環境變遷帶來影響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台灣客嬉鬧日本美景!放任小孩「丟雪球砸人」被制止不道歉
金曲歌王許富凱助陣 吳小帽寫無血緣爸爸惹哭一票藝界大咖
國際設計大師愛上臺灣 鼓勵太太回臺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