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2領角鴞攜3幼鳥重返駐點 水道博物館籲勿過度干擾

聽見外面聲響、立即轉頭警戒,呆萌的模樣也非常討喜。

去年8月,台南花園水道博物館出現2隻保育類領角鴞,每天定點出現在樹木上,但今年2月卻消失,館方原以為可能是受到干擾因而離開另尋棲木,沒想到今年6月2隻領角鴞終於「返家」,更讓園方驚喜的是帶回1家5口。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館長黃文鍠表示,「習慣於這個地方,所以在這個地方,牠們等於定居了,可是年初的時候一度不見,我們以為這2隻領角鴞移遷到其它地方去了,這2隻不但回來了,而且還帶了3隻的小領角鴞回來。」

民眾認為,「風景生態不錯、漂亮、空氣又好。」

長年研究生態的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表示,領角鴞為躲避天敵,喜好在白天有人活動、夜間靜謐的場地,而水道博物館樹木高大、樹冠茂密、隱蔽性夠,加上遊客出入頻繁,成為領角鴞偏好的棲息地,這也解釋為何先前會常定點出現。

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說明,「因為在夜間出沒時候,牠在環境中是沒有被干擾,對夜行性動物來講,牠們最敏感的就是噪音。」

水道博物館除了是國定古蹟以外,多元生態也是園區特色,之前就曾有保育類的朱鸝,還有五色鳥、黑冠麻鷺育雛,再加上這次發現的領角鴞家族,都有重要的自然保育意義。

而館方也呼籲不要過度聚集干擾,避免影響領角鴞棲地。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領角鴞幼鳥現身台南 疑似學習飛行時不慎墜地
走讀台南主題博物館 發掘府城文化底蘊
水道博物館羅漢松直徑2米 3成人才可環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