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地震過度驚嚇胸悶心悸 中西醫雙管齊下緩解症狀

醫師建議正面積極的配合、健康的生活與運動養生習慣,遠離精神情緒障礙困擾。(圖:陳婉玲攝)
醫師建議正面積極的配合、健康的生活與運動養生習慣,遠離精神情緒障礙困擾。(圖:陳婉玲攝)

52歲台商盧先生,3年前在地震中因過度驚嚇引發胸悶、心悸,心電圖檢查後,醫師診斷為冠心病合併心律不整,處方西藥控制。近來,進食後容易因胃脹引發胸悶痛、心悸,而且後背膏肓處痛引到前胸,轉而求診中醫。服藥一周後症狀緩解,再過一個月,患者胸悶心悸很少再發,狀況穩定準備返回大陸工作。(陳婉玲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說明,「心律不整」是一個常見的臨床問題。導致心律不整的原因,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外,精神情緒的障礙也經常扮演心律不整的重要導火線。醫師在診療心律不整病人時,經常要思考如何去阻斷這樣的因果關係,防止心律不整的反覆發作。

醫師指出,隨著社會的競爭越趨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導致罹患焦慮、憂鬱、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等精神情緒失調的人也越來越多,根據奇美醫中醫部統計資料顯示,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的病人,男性多於女性,其中又以年齡30至60歲的工作族群最多。

許堯欽指出,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是多器官多標的治療,需要心臟及精神情緒兼顧,西醫運用安神鎮靜與舒解的藥物控制,中醫則著重「調和心肝脾腎平衡」,從體質源頭進行根本處理。有高達七成的病人,經過中醫藥耐心調理,病情穩定,順利遠離心律不整與精神情緒障礙的恐懼。

許堯欽提醒,病人願不願意說出真心話?能否從導致精神情緒障礙的生活型態與問題中走出來?往往是身心疾病療效的關鍵所在。鼓勵患者正面積極的配合、健康愉悅的生活與運動養生習慣,並透過穴道自我保健,讓自己遠離精神情緒障礙困擾。

◤家裡都該備一個防災地震包◢
地震避難包、急救包、防災糧食一次備足!
預防地震 免打孔櫥櫃安全固定器
防傾斜防倒 推薦家具安全櫃
關鍵時刻的防災自救備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