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王永慶未竟之夢?全台最大鋰鐵電池芯廠在彰濱

27年前,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為集團永續發展,大步跨進電動車與電池,夢想未竟;27年後,女兒王瑞瑜接續父親未竟之業,電池芯廠4月12日動土揭示台塑新能源里程碑。

4月12日,彰化濱海工業區的海風颯颯作響,占地12萬坪的台塑電池芯廠在滾滾風沙中舉辦動工典禮,這家走過逾一甲子的石化業龍頭宣告,完成跨足新能源事業的里程碑。

現場喜悅溢於言表的,就是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

因為電池芯廠動土,堪稱集團的關鍵一役,除了完成父親王永慶的前瞻理想,也是她正式跨入製造業的試金石。

王永慶預知電動時代,台塑跌跤再出發

王瑞瑜今天說,電池芯廠動土是台塑新智能的重要成績之一,也象徵台灣新能源產業跨出重大的一步。

「台塑新智能成立不到300天(就有這樣的成績),我要歸功我的父親王永慶,」王瑞瑜強調,她要承襲父親的理念,並效法父親在石化產業垂直整合的成功經驗,大力發展電池事業。

王瑞瑜會這麼說,是因為王永慶早在27年前已預見石油危機,看好新能源將取代化石燃料與電動車,掌握電池芯量產更關鍵。

為此,台塑曾斥資數十億元買下法國雷諾汽車代工廠,,並在旗下南亞設立電池事業部,研究電動車的電池芯製造。

孰料,踏入市場才知水很深,受限技術與專利,王永慶的電動車,大業未竟,直到電池芯關鍵材料「鋰鐵」出現後,才重燃希望。

台塑電池芯廠動工典禮。黃菁慧攝
台塑電池芯廠動工典禮。黃菁慧攝


王瑞瑜接棒再築新事業

研發電池芯耗時耗力,王瑞瑜接棒後,探訪各界專家,在成立電池專案部,陸續取得電池芯、電池模組、儲能等多項認證。

根據台塑預估,全球電池需求從2021年到2030年將飆升14倍,屆時台灣電池每年需求量將高達7.2GWh,2022年台塑成立「台塑新智能」,搶食商機大餅。

彰濱磷酸鋰鐵的電池芯廠第一期耗資80多億元,產能2.1GWh,2024年量產;加計第二期2.9GWh產能,共5GWh將成台灣產量最大的電池芯廠。

只是,外界好奇,王永慶的未竟大業,王瑞瑜如何接棒?

專家認為台塑擁三優勢,可望迎頭趕上

「台塑已奠定新能源事業基礎。」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楊家豪認為,台塑有三項優於台泥、鴻海的競爭力,也許設廠較慢,仍可能迎頭趕上。

優勢一》上下游布局完整,集團實力堅實

楊家豪說,台塑早有產製上游原料的能力,例如鋰電池的電解液,下游的電動載具與儲能等應用,建立多元產業鏈。

綜觀新能源的布局現況,上游材料有台塑鋰鐵生產正極材料,台塑與台化都能產製電池的隔離膜與電解液,南亞則量產銅箔、鋁塑膜等等包覆電池芯的物件。

至於下游的產業應用,除了大規模切入儲能系統,還有南亞的配電盤、變壓器,福懋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南亞光電的LED等等。

如今補上中游的電池芯,意即新能源事業可以由上到下一條龍作業,台塑集團高達75%電池可望自給自足。

優勢二》以儲能為發展利基,打入日本市場

電池除了應用於電動車,楊家豪特別提及台塑布局完整的儲能系統,無論是案場規劃與建置,或是家用產品的研發與銷售,比同業成熟。

台塑新智能的儲能案場,今年底將達到150MWh,也取得日本儲能市場敲門磚,通過嚴格安規認證,將與日本第六大商社「雙日集團」合作銷售家用儲能商品,下半年還要展開與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中部電力公司合作建置儲能系統示範點。

優勢三》資產規模大,自行規劃工業地避民怨

值得一提的是,儲能案場需設置在工業用地,而台塑資產豐富,可自行規劃、媒合,避免排擠台電的民生用電管線,楊家豪認為這是台塑的強大優勢。

拚國際市場,台廠須找利基點

相較其他國際大廠,如中國的寧德時代、南韓的LG或日本的Panasonic,電池芯產量小巫見大巫,但楊家豪認為,只要掌握利基市場,例如台泥鎖定電動超跑、電動飛行器,或是台塑攻儲能,仍有機會。

王瑞瑜坦言,台塑的電池芯廠產量微不足道,「但台灣要有這樣的技術,不能只跟國外進口。」

她說,台塑的核心製程「裂解」曾數月缺乏電芯,導致產能停滯,如果台灣要和國際競爭,一定要自製電池芯。

如此看來,彰濱電池芯廠的意義,是王瑞瑜為台塑新能源事業的版圖補上關鍵,成為集團的重要里程碑。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王瑞瑜接棒王永慶,打造台塑成新能源護國神山?
磨劍13年強勢回歸!台塑催生智慧商用車一條龍
台塑董座林健男喊「減塑」,是自廢武功還是轉型成功?